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烬。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烬(劫燼)
劫灰。佛教谓坏劫之末有水、风、火大三灾,劫烬即劫灾后的馀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设 重云 之讲,开 士林 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 唐太宗 《冬日临昆明池》诗:“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唐 李绅 《题法华寺》诗:“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
《漢語大詞典》:劫烧(劫燒)
亦作“刧烧”。 佛教谓世界毁灭时大火燃烧至二禅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经云:‘天地大刧将尽,则刧烧。’”
《漢語大詞典》:劫人
强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有神下其家曰:‘我 史云 也。为劫人所杀。疾取我衣於 陈留 大泽中。’家取得一幘。”
分類:强盗
《漢語大詞典》:强劫
亦作“强劫”。亦作“强刦”。亦作“彊劫”。
(1).以强力夺取。史记·项羽本纪:“ 彭越 彊劫 外黄 , 外黄 恐,故且降,待大王。”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自古立法制刑,皆以盗贼为急,盗窃不已,必为强劫;强劫不已,必至战攻。” 清 洪升 《长生殿·侦报》:“巧借着献驊騮,乘势去行强劫。”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其始迁入者,类皆无业游民,聚徒结队,白昼强刦, 清 吏则又莫或顾问。”
(2).强行劫持。 唐 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臣久罹强刼,莫扈出居,走间道以获归,乃王灵之所被。”
《漢語大詞典》:无量劫(無量劫)
佛教谓计数不尽的时节。佛经言天地从生成至毁灭为一劫。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 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漢語大詞典》:劫质(劫質)
(1).谓挟持人以为人质。后汉书·董卓传:“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新唐书·田令孜传:“ 遘 恶 令孜 劫质天子,生方镇之难,使 玫 进迎乘舆。”
(2).指被挟持的人质。后汉书·桥玄传:“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姦路。”
《韵府拾遗 洽韵》:被劫
宋书宗悫传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二十馀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漢語大詞典》:兵劫
战争的劫难。《恨海》第二回:“可怜 天津卫 里从 明 朝至今,未曾遭个兵劫,这一回只怕不免的了!”
分類:战争劫难
《高级汉语词典》:数劫
厄运
《高级汉语词典》:千万劫
很长久
《漢語大詞典》:红羊劫(紅羊劫)
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 宋 代 柴望 作《丙丁龟鉴》,历举 战国 到 五代 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 唐殷尧藩《李节度平虏诗》:“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清 龚自珍 《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 张昭汉 《隐居》诗:“怡情那管红羊劫,高卧閒听玄鹤喧。”参见“ 元二 ”。
《漢語大詞典》:元二
(1).元年二年。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孝明 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 零陵 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復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
(2).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孟文颂》:“中遭元二,西 夷 虐残,桥梁断絶。”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创自 宋 人。”
《漢語大詞典》:积劫(積劫)
亦作“ 积刦 ”。 积久的劫难。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敬承积刼下,金光鑠海湄。”《坛经·忏悔品》:“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诗之五:“积劫修来似炼金,为皇为帝万灵钦。” 元 袁桷 《炽盛光佛偈》:“般若无损益,万念堕积劫。还彼清浄根,众生永安乐。”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天下之变迁沦毁於吾前者,岂皆积劫不可救耶?予将为浮屠氏以终老於是。”
分類:积久劫难
《國語辭典》:劫略  拼音:jié lüè
1.以威力胁制。《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2.抢劫掠夺。《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皇甫嵩》:「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三国志。卷八。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公孙度》:「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
《骈字类编》:十劫
李邕普光王寺碑其或执之于我安住为十劫之场释之于空循舍得一如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