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而已  拼音:ér yǐ
表示限制或让步的语助词,相当于口语中的「罢了」。晋。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肝血之诚,终不一闻,所以临难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惟此而已。」《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國語辭典》:不成  拼音:bù chéng
1.无所成就。《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三国演义》第四回:「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2.不行。《红楼梦》第五七回:「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宝玉掖在被中,笑道:『这可去不成了。』」
3.难道。表示反诘的语气。宋。程垓凤栖梧。有客钱塘江上住〉词:「芳草梦魂应记取。不成忘却池塘句。」《水浒传》第二八回:「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
《漢語大詞典》:朅来(朅來)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國語辭典》:云云  拼音:yún yún
1.如此如此。《汉书。卷五○。汲黯传》:「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2.纷纭的议论。《晋书。卷七八。孔愉传》:「人口云云,无所不至。」《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至于兵船来到的话,乃是谣言,还祈从中替府宪说明,免致惊疑云云。」
3.众多的样子。《庄子。在宥》:「万物云云,各复其根。」也作「芸芸」。
《國語辭典》:云乎  拼音:yún hū
表疑问、感叹的语气词。《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暇脩云乎?」
《國語辭典》:生生  拼音:shēng shēng
1.世世。北周。庾信 经藏碑:「盖闻如来说法,万万恒沙;菩萨转轮,生生世界。」宋。陆游 视东皋归小酌诗二首之二:「身誓生生辞禄食,家当世世守农耕。」
2.孳息不绝。《易经。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唐。孔颖达。正义:「生生,不绝之辞。」《文选。张华。鹪鹩赋》:「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
3.谋生。《书经。盘庚中》:「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4.生活。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一启〉:「复有衣食生生之所须,悉多欠阙。」
5.活生生、硬是。《儒林外史》第二○回:「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生生的送死了!」《红楼梦》第四九回:「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
《漢語大詞典》:云者
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墨子·非命中:“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穀梁传·昭公八年》:“世子云者,唯君之贰也。” 唐 韩愈 《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羣聚而笑之。”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父执云者,或同科第,或同官署,或同游处而相契,信有兄弟之义焉。”
分類:助词下文
《漢語大詞典》:得来(得來)
觅得,求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汉 何休 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经·见水底金影喻:“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出现某种结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女孩儿諕得来一团儿颤。”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愁得来陡峻,瘦得来唓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乐得养尊处优,胖得来,实在连走路都很艰难了。”参见“ 得 ”。
《漢語大詞典》:云乎哉
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鐘鼓云乎哉?’”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此等现象,不速制止,势将同归于尽,抗战胜利云乎哉?”
分類:助词反诘
《國語辭典》:剌剌  拼音:là là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拍击声。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去程风剌剌,别夜漏丁丁。」
2.语助词。表示加重语气。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倒做这等魇镇事,欺心剌剌的。我不去!我不去!」《红楼梦》第二六回:「薛蟠道:『越发说的人热剌剌的丢不下。』」
《漢語大詞典》:曰若
助词。用于句首。《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 蔡沉 集传:“曰、粤、越通,古文作粤。曰若者,发语辞。周书‘越若来三月’,亦此例也。”
分類:助词
《國語辭典》:罢了(罷了)  拼音:bà le
1.仅此而已。如:「这不过是停电罢了,不要紧张!」、「只是个门房罢了,就如此嚣张!」
2.算了。表示暂时停止或不勉强、坚持的意思。《红楼梦》第四二回:「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呢,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待吃,也就罢了。」
3.表示失望、忿恨的感叹词。《红楼梦》第二九回:「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
《國語辭典》:也罢(也罷)  拼音:yě bà
1.只得如此,算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儒林外史》第七回:「如今也罢,我也告一个假,同你回去,丧葬之费数百金,也在我家里替你应用,这事才好。」
2.也好。表示对事情或然情况的认同。《红楼梦》第四二回:「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家去,你们街坊邻舍看著也热闹些。」
《國語辭典》:不剌  拼音:bù là
1.语气词,无义。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来波,我怨感我合硬咽;不剌,你啼哭你为甚迭。」元。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看起来,你穿著这破不剌的旧衣,擎著这黄甘甘的瘦脸,必是来投托俺家师父的。」也作「不徕」、「不沙」、「不喇」。
2.语尾助词。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对门间壁都有些酸辣气味,只是俺一家儿淡不剌的。」
《漢語大詞典》:来着(來着)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红楼梦第四六回:“他必定也帮着説什么来着?” 老舍 《二马》第二段八:“﹝ 温都大太 ﹞走过来跪在地毯上,把狗抱起来,问它和 马先生 干什么玩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