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显允(顯允)
(1).英明信诚。《诗·小雅·采芑》:“显允 方叔 ,伐鼓渊渊。” 孔颖达 疏:“显,明;允,信。”《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显允 陆生 ,於今尠儔。” 张铣 注:“言 机 有明信之德,於今少匹也。”
(2).显扬。允,语气助词。 汉 蔡邕 《朱公叔鼎铭》:“悉心臣事,用媚天子,显允其勋绩。”
《漢語大詞典》:趁取
亦作“趂取”。
(1).犹获取。 唐 裴铏 《传奇·卢涵》:“ 涵 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掷出户,解小马而走。青衣连呼数声,曰:‘今夕事,须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知势不可,又呼:‘东边 方大 ,且与我趁取遮郎君。’俄闻柏林中有一大汉,应声甚伟。”
(2).犹趁着。取,助词。 宋 张耒 《明道杂志》:“又有一官人谈语好文。尝謁一班行,临退,揖而前曰:‘未敢款谈,旦夕专候宇下。’班行作色曰:‘何如趂取今日晴暖説了。’而此官人了不解。” 清 洪升 《长生殿·收京》:“春深四野农事早,恰趁取甲兵初释。” 清 陈维嵩 《望梅·春城望纸鸢》词:“正偷将残线,趂取新晴,恣情游赏。”
分類:获取助词
《漢語大詞典》:乎来(乎來)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疑问和感叹。孟子·离娄上:“﹝ 伯夷 ﹞闻 文王 作,兴曰:‘盍归乎来?’”孟子·尽心下:“ 孔子 在 陈 曰:‘盍归乎来?’”一説“来声,矣声通”,“来”读为“矣”。参阅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
《漢語大詞典》:取将(取將)
拿取。将,助词。 唐 韩愈 《调张籍》诗:“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节间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将仍疾走。”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惑恐太阴黑,六丁下取将。”
分類:助词
《國語辭典》:有夏  拼音:yǒu xià
1.古时习惯于朝代之上加「有」字,故称夏朝为「有夏」。《书经。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战国策。秦策一》:「汤伐有夏,文王伐崇。」
2.中国。《书经。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
《漢語大詞典》:也邪
语气助词。表疑问。庄子·齐物论:“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漢語大詞典》:言观(言觀)
看。言,助词。《诗·小雅·庭燎》:“君子至止,言观其旂。”后汉书·皇后纪赞:“美‘好逑’,称‘归妹’。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分類:助词
《漢語大詞典》:靖言
安静地。言,助词。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贵游之胄,叹同子衿,靖言念之,有兼愧惭。”参见“ 静言 ”。
《國語辭典》:静言(靜言)  拼音:jìng yán
巧言。《书经。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国语辞典》:耳矣  拼音:ěr yǐ
语句终了的助词。《庄子。人间世》:「虽然,止是耳矣。」
《漢語大詞典》:聿怀(聿懷)
《诗·大雅·大明》:“维此 文王 ,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聿本助词,然后人常以“聿怀”为语典,用为笃念之意。 汉 班固 《典引》:“盖用昭明夤畏,承聿怀之福。” 宋 沈辽 《秦望阁》诗:“缅想 仲蔚 隐,聿怀 安石 清。”
《漢語大詞典》:萃止
聚集。止,语尾助词。《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鴞萃止。” 毛 传:“萃,集也。”周书·儒林传·沈重:“所望凤举鸿翻,俄而萃止。” 宋 苏轼 《答孔毅父》:“日至阳长,仁者履之,百顺萃止。”
《漢語大詞典》:于济(於濟)
犹接济。於,助词。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一日十二个时辰常忍饥,哥哥行并不敢半句儿求於济。”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你欺负呵则欺负咱,你於济呵则於济谁。”
分類:接济助词
《漢語大詞典》:甫尔(甫爾)
初始。尔,语末助词。《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 江 、 汉 来苏,八州慕义。”周书·宇文神举传:“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姦猾。”
分類:初始助词
《漢語大詞典》:乎而
(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赞叹。《诗·齐风·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2).“乎”和“而”是文言中常用的虚词,因借以指文言。《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劝酬兼尔汝,讲论杂乎而。”杂乎而,谓口语夹杂文言。
《國語辭典》:摽梅  拼音:piǎo méi
梅落而知时已晚。语本《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因比喻女子已到适婚年龄。《南齐书。卷五。海陵王本纪》:「督劝婚嫁,宜严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时,摽梅息怨。」唐。郑世翼 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也作「标梅」、「摽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