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动脉(動脈)  拼音:dòng mài
1.把心脏压出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2.中医二十八种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短数而有力,但跳动的部位狭小,而节律不均匀。
《國語辭典》:主动脉(主動脈)  拼音:zhǔ dòng mài
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自左心室发出,经许多分支,输送含氧血液至各器官与全身各处。
《国语辞典》:上大动脉(上大动脉)  拼音:shàng dà dòng mài
大动脉干的始端,位于心脏与大动脉弓之间。
《国语辞典》:颈动脉窦(颈动脉窦)  拼音:jǐng dòng mài dòu
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颈部两侧各一,如黄豆大小。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过多或缺氧时,可接受刺激,传至延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国语辞典》: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拼音:dòng mài yìng huà xìng xīn zàng bìng
病名。因供给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发生硬化,血液不易流通,而使心肌发生缺氧现象,患者初期常有气闷和胸部绞痛,一般称为「心绞痛」。严重时,可使心脏肌肉因缺氧而坏死。也称为「狭心症」。
《国语辞典》:动脉脂肪沉积(动脉脂肪沉积)  拼音:dòng mài zhī fáng chén jī
动脉硬化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容易发生在大血管的内膜。初期时脂质会沉积于动脉内膜的表面,产生黄斑,随著病情的严重,黄斑在血管内形成肥厚的隆起,在内膜下发生脂肪变质,沉淀著富含中性脂肪、胆固醇的粥状物质,最后血管内膜产生溃疡,溃疡面发生血栓,是造成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
《国语辞典》:冠状动脉硬化症(冠状动脉硬化症)  拼音:guān zhuàng dòng mài yìng huà zhèng
病名。指环绕心壁上供应心脏养分、氧气的冠状动脉,产生动脉粥状硬化的现象,使血管壁变窄并阻塞,造成血液减少及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和心脏衰竭等病症。
《国语辞典》: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拼音:zhǔ dòng mài gōng
主动脉由左心室向上发出,转左,再沿著胸椎左侧下行,略呈弓的形状,故称此段主动脉为「主动脉弓」。
《国语辞典》:动脉瘤(动脉瘤)  拼音:dòng mài liú
病名。因动脉管壁弹性减弱,形成动脉局部的扩大或膨出。主要症状为局部肿块,伴有搏动和收缩期杂音。多由梅毒引起动脉壁弹性减弱,造成此种瘤会侵犯大脑的环动脉,若破裂则有生命危险。
《国语辞典》:动脉输血(动脉输血)  拼音:dòng mài shū xiě
把新鲜的血液从动脉输入病人的体内。在不能进行静脉输血的情况下使用,适用于大量失血的垂危病人。
《国语辞典》:颈动脉(颈动脉)  拼音:jǐng dòng mài
颈部的大动脉,位于颈部两侧,可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是供给颈部和头部血液的重要血管。
《漢語大詞典》:动脉弓
主动脉弓。
《國語辭典》:动脉硬化(動脈硬化)  拼音:dòng mài yìng huà
病名。由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沉积于动脉管壁造成动脉血管壁变厚,失去弹性,形成血管壁硬化,甚至完全堵塞。可能引起高血压等血管病变。
《漢語大詞典》: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也叫粥样硬化。
《高级汉语词典》:动脉注射  拼音:dòng mài zhù shè
把医药针头扎入动脉管内。给病人输入血液或药液的一种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