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攀枝运动(攀枝运动)  拼音:pān zhī yùn dòng
动物将手握住树枝,两手交互动作,身体也自然的跟著晃动前进的一种移动方式。如:「攀枝运动是猴子或猩猩常有的一种行动方式。」
《国语辞典》:跑蹄剪尾  拼音:páo tí jiǎn wěi
形容动物挥动尾巴迅速奔跑。《三国演义》第三○回:「那虎带著箭伤,跑蹄剪尾而去。」
《国语辞典》:培格索斯  拼音:péi gé suǒ sī
希腊神话中长有翅膀的天马,是天神宙斯背负雷光的动物。传说在希腊还有几处因培格索斯踩过而喷涌出来的泉水。
《国语辞典》:皮膜组织(皮膜组织)  拼音:pí mó zǔ zhī
动物体内的一种组织,由一层或多层紧密相接的细胞被覆在动物体表和各器官的内面或构成腺体,具有保护、吸收或分泌等功用。这种组织细胞呈扁平、立方形或柱状,有的游离尚有纤毛。
《国语辞典》:卵子移植  拼音:luǎn zǐ yí zhí
从已交配的雌性动物体中,取出受精卵,将其移植于另一雌体子宫中。为研究遗传学、胚胎学的新技术,多用以改良家畜的繁殖。
《国语辞典》:领导制度(领导制度)  拼音:lǐng dǎo zhì dù
在群居生活的动物中,由一个领导者,带领全体分工合作的体制。在鸟类及哺乳类中最为常见。
《国语辞典》:梦兆熊罴(梦兆熊罴)  拼音:mèng zhào xióng pí
罴,一种形状像熊的动物。梦兆熊罴指生男孩的预兆。语本《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国语辞典》:尸骨无存(尸骨无存)  拼音:shī gǔ wú cún
人或动物死后,连骨骸都找不到。常用以形容死状极惨。如:「这次空难,所有人员尸骨无存,家属莫不悲痛万分。」
分类:动物骨骸
《国语辞典》:视觉悬崖(视觉悬崖)  拼音:shì jué xuán yá
研究刚出生的婴儿或幼小动物,是否具有深度知觉能力的实验情境。此种实验设计是由心里学家Gibson和Walk于一九六○年所设计的,其研究證实六个月以上的婴儿或幼小动物爬到床边即自行停止,可知其立体知觉已经形成。
《国语辞典》:试管动物(试管动物)  拼音:shì guǎn dòng wù
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动物。
《国语辞典》:四大门儿(四大门儿)  拼音:sì dà mén ér
狐、鼬、猬、蛇。迷信鬼神的人,相信这四种动物能降祸福于人,故尊称它们为「四大门儿」。
《国语辞典》:庶物崇拜  拼音:shù wù chóng bài
把太阳、水、火、动物等各种自然物当作神灵崇拜。
《国语辞典》:上皮组织(上皮组织)  拼音:shàng pí zǔ zhī
一种动物体的组织。由许多集合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可分为单层和复层上皮两种。覆盖在身体的表面、体腔的内壁、体内的管道及某些器官的游离面上,具保护、吸收营养、减少血液或淋巴液流动的阻力、防止内脏相互粘连等功能。
《国语辞典》:人工受精  拼音:rén gōng shòu jīng
用人工取出男子或雄性动物的精液,注射到女子或雌性动物体内,使其受孕。
《国语辞典》:人工冬眠  拼音:rén gōng dōng mián
利用人为的技术使人或动物进入冬眠般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