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匈匈  拼音:xiōng xiōng
1.喧哗、吵嚷。《庄子。在宥》:「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2.动乱不安。《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南史。卷七十。循吏传。沈瑀传》:「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漢語大詞典》:小清
政局动乱后出现的初步安定。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前 梁冀 五侯弄权,天啟陛下收而戮之。当时天下号为小清。”
《漢語大詞典》:乱本(亂本)
动乱的根源;祸根。国语·晋语一:“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乱本生矣!” 唐 李翱 《贺行军陆大夫书》:“呜呼!乱本既除矣,自兹日厥后, 汴 宋 颖 亳 人其无事矣。”
《漢語大詞典》:震耸(震聳)
(1).惶悚,诚惶诚恐。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如有违戾,惩治大吏一人,自然震耸用命。”
(2).惊异并敬重。 严复 《〈法意〉按语》一一四:“吾每覩古代之鉅功,未尝不震耸流连。”
(3).惊动,动乱。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十:“遇边鄙震耸,则骤加进擢;及后晏静,则置而不用。”
《漢語大詞典》:浡潏
(1).水沸涌貌。引申指动乱。文选·木华〈海赋〉:“天纲浡潏,为凋为瘵。” 李善 注:“浡潏,沸涌貌。 桓子 新论曰:‘ 夏禹 之时,鸿水浡潏。’” 唐 萧昕 《洛出书》诗:“海内昔凋瘵,天纲斯浡潏。”浡,一本作“ 渤 ”。
(2).形容形势或人的情绪高涨。 汪东 《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观上所述,民怕浡潏,不可干犯。”
《漢語大詞典》:羹沸
喻时局纷扰动乱。旧唐书·代宗纪:“自三盗合从,九州羹沸,军士膏於原野,民力殫於转输。”
《漢語大詞典》:倾乱(傾亂)
(1).扰乱;作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赵昭仪 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法。”后汉书·孔融传:“ 彭宠 倾乱,起自 朱浮 。”
(2).指动乱不安。后汉书·李固传:“先公正直,为 汉 忠臣,而遇朝廷倾乱, 梁冀 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将絶。”
《漢語大詞典》:告宁(告寧)
(1).报告动乱已平定。左传·昭公二十年:“ 卫侯 告寧於 齐 。”
(2).古指官吏告假奔丧。宁,谓官吏亲丧,归家服丧。《后汉书·陈忠传》:“ 光武皇帝 絶告寧之典,貽则万世,诚不可改。” 李贤 注引《前汉书音义》:“告寧,休謁之名,吉曰告,凶曰寧。”
《漢語大詞典》:革乱(革亂)
变革,动乱。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时圣上行幸,羣臣疑贰。革乱之间, 段公 以戎服见 泚 ,共议匡復。”
分類:变革动乱
《漢語大詞典》:乱虐(亂虐)
动乱和暴虐。左传·襄公十三年:“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 汉 焦赣 《易林·归妹之夬》:“孟夏己丑, 哀 呼 尼父 。明德讫终,乱虐兹起。”
分類:动乱暴虐
《漢語大詞典》:躁挠(躁撓)
动乱,骚扰。《后汉书·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於时,而躁人可定” 唐 李贤 注:“躁,犹动也,谓躁挠不定之人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六:“ 梁祖 末年,用军不利, 河北 数镇,不顺其命。一旦躁挠,坚要亲征。”
分類:动乱骚扰
《漢語大詞典》:毒浪
恶浪。比喻动乱,灾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逮夫故土焦原,横流毒浪后,尚自负 东林 之党人,犹效 西臺 之慟哭。”参见“ 横流 ”。
《國語辭典》:横流(橫流)  拼音:hèng liú
1.水四处漫溢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2.形容涕泪纵横交流。《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于是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
3.比喻灾祸、动乱。唐。王维〈谢除太子中允表〉:「复宗社于坠地,救涂炭于横流。」
《國語辭典》:平靖  拼音:píng jìng
靖,定、静。平靖指平定。《三国演义》第六四回:「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齐。」
《漢語大詞典》:乱迹(亂跡)
指动乱之事。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跡相属,亡祸比肩。”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滋动(滋動)
谓滋生动乱。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帝王既私天下,则其所以保之者,莫亟於靖人心。事杂言庞,各是所是而非所非,此人心所以滋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