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初笄
古代女子十五岁,始加笄。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笄”指女子成年。 南朝 梁简文帝 《从军行》:“小妇 赵 人能鼓瑟,侍婢初笄解 郑 声。” 唐 郑世翼 《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千言万语对生意,小女初笄为姊妹。”
《漢語大詞典》:始笄
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 郑玄 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以“始笄”谓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束发,进入婚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抱松女:“ 宣城 诸生 罗愷 妻 孙氏 ,年始笄,遇兵乱,从姑避山中松下。”参见“ 及笄 ”。
《國語辭典》:及笄  拼音:jí jī
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國語辭典》:笄冠  拼音:jī guàn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笄,古代女子十五岁加笄。笄冠指刚成年的时候。唐。杜佑《通典。卷九一。礼五十一。五服年月降杀之四大功殇服九月七日》:「笄冠有成人之容,婚嫁有成人之事。」
《國語辭典》:加笄  拼音:jiā jī
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行加笄之礼,以示成年。见《礼记。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