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盖世功勋(盖世功勋)  拼音:gài shì gōng xūn
独步当代,无人可比的功绩。如:「将军的盖世功勋,永垂青史。」
《国语辞典》:累彰勋效(累彰勋效)  拼音:lěi zhāng xūn xiào
屡次表现功绩。唐。许尧佐《柳氏传》:「检校尚书、金部员外郎兼御史韩翊,久列参佐,累彰勋效,顷从乡赋。」
分类:屡次功绩
《国语辞典》:立功立事  拼音:lì gōng lì shì
建立功绩事业。《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今汉至陵迟,海内颠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晋书。卷四○。列传。贾充》:「夫立功立事,古之所重。」
《国语辞典》:计功行赏(计功行赏)  拼音:jì gōng xíng shǎng
考核功绩,给与奖赏。《精忠岳传》第七八回:「收拾人马,放炮安营,计功行赏。」
《国语辞典》:计功受赏(计功受赏)  拼音:jì gōng shòu shǎng
考核功绩,接受奖赏。《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长沙,成都,鲁卫之密,国之亲亲,与明公计功受赏,尚不自先。」
《国语辞典》:计功补过(计功补过)  拼音:jì gōng bǔ guò
考定功绩以弥补过失。汉。荀悦《汉纪。卷二三。孝元皇帝纪下》:「齐桓先有匡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国语辞典》:计功受爵(计功受爵)  拼音:jì gōng shòu jué
考核功绩,授予爵位。汉。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国语辞典》:馀业遗烈(馀业遗烈)  拼音:yú yè yí liè
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汉。刘向〈战国策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馀业遗烈,流而未灭。」
《国语辞典》:垂裕后昆(垂裕后昆)  拼音:chuí yù hòu kūn
为后世子孙留下财富或功绩。《书经。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实生平之志也。」
《国语辞典》:庆功宴(庆功宴)  拼音:qìng gōng yàn
庆祝成功或表彰功绩所举行的宴会。如:「王老闆特地为凯旋归来的球员摆开盛大的庆功宴。」
《國語辭典》:功成名遂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suì
建立了功业,成就了名声。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也作「功成名就」。
《國語辭典》:歌功颂德(歌功頌德)  拼音:gē gōng sòng dé
歌颂功绩和恩德。语本《史记。卷四。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也作「歌功诵德」。
《漢語大詞典》:记功忘失(記功忘失)
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记功忘失,是以 武帝 捨 安国 於徒中, 宣帝 徵 张敞 於亡命。”一本作“ 记功忘过 ”。 明 张居正 《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夫保全旧臣恩礼不替者,国家之盛典也;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分類:功绩小过
《漢語大詞典》:驰绩(馳績)
谓追求功绩。 清 蒲松龄 《大捷二》:“销兵郡国,弊遂至于生奸;驰绩边陲,力已穷于黷武。”
分類:追求功绩
《國語辭典》:使功不如使过(使功不如使過)  拼音:shǐ gōng bù rú shǐ guò
与其任用居功自傲的人,不如任用愿意将功补过的人。《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帝谓左右曰:『使功不如使过,靖果然。』因手敕劳曰:『既往不咎,向事吾久已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