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0,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故智
路径
了期
一招
筹度
善策
用权
活路
出台
亡聊
何奈
表饵
国旗
土断
招子
《國語辭典》:故智  拼音:gù zhì
曾经用过的计谋。《史记。卷四五。韩世家》:「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
《國語辭典》:路径(路徑)  拼音:lù jìng
1.往来的道路。《西游记》第一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久不出山,连路径都不认得了。」
2.指门路、方法。如:「做事的路径很多,不必拘于一格。」
《漢語大詞典》:了期
(1).尽头。 宋 晏几道 《长相思》词:“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金 元好问 《会善寺》诗:“人生富贵有遗恨,世事废兴无了期。” 苏曼殊 《惨世界》第九回:“一天风雪压 巴黎 ,世界凄凉无了期。”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负担亲族生活,实为大苦,前年又生一孩子,责任更无了期矣。”
(2).犹言了局。指解决问题的办法。《隋唐演义》第四回:“你终日游手好閒,也不是了期。”
《漢語大詞典》:一招
(1).一个靶子。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一招。” 高诱 注:“招,埻的也。”
(2).谓一招来或一招手。 唐 钱珝 《春恨》诗之一:“高臺爱妾魂销尽,始得 丘迟 为一招。”《宣和遗事》前集:“望空用手一招,见青鸞二隻落於帝前。”
(3).指一种办法、计策或手段。 老舍 《离婚》第五:“ 张大哥 和 老李 又敷衍了几句,完全出于诚意,同时不失为敷衍, 张大哥 自己都佩服这一招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好,这也是一招!’ 卢嘉川 拿起小铺上的一把小纸旗摇了摇,似乎在驱逐难忍的瞌睡。”
《國語辭典》:筹度(籌度)  拼音:chóu duò
谋划。《三国志。卷四○。蜀书。杨仪传》:「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
《漢語大詞典》:善策
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 东平王 苍 辟为西曹掾,数諫 苍 ,多善策。” 清 林则徐 《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 金城公主 (七○九年嫁到 吐蕃 ),和 赞普 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漢語大詞典》:用权(用權)
采用权变的办法。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故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论男女席不沾,没奈何才用权。巧花枝稳躲过蝴蝶恋。”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
《國語辭典》:活路  拼音:huó lù
1.生路。《三国演义》第三回:「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今耕者已得再生,吾亦该放条活路。」
2.可通行的道路。《水浒传》第四七回:「你便从村里走去,只看有白杨树便可转湾。不问路道阔狭,但有白杨树的转湾,便是活路,没那树时都是死路。如有别的树木转湾也不是活路。」
3.能够顺利进行事务的途径。《刘知远诸宫调。第三》:「莫忧拒,待交我寻活路,嗔不肯。」
4.生活的门路。如:「他穷得连条活路也没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这厮每败坏风俗,搅的俺一家儿不成活路,那吃敲才百计亏图。」
5.工作。《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既是捻出丫头去了,这丫头的活路就该他做。」
《國語辭典》:出台(出臺)  拼音:chū tái
喻制定某种方针政策,开始实行。如:「新方案今天出台。」
《漢語大詞典》:亡聊
(1).无所依赖;无以聊生。《汉书·贾谊传》:“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王先谦 补注:“一二指痛则身惧,若无所恃赖。”汉书·食货志上:“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卿,亡逃山林。” 宋 苏辙 《御试制策》:“田野虽闢,民多亡聊;边境虽安,兵不可撤。”
(2).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七:“予故具列 建成 、 元吉 之谋害 太宗 之事,以见 太宗 之计出於亡聊。”
(3).了无情趣。 清 姚燮 《双头牡丹灯记》:“ 至正 庚子之岁,有 乔生 者,居 镇明岭 下,初丧其偶,鰥居亡聊,不復出游,但倚门佇立而止。”
《漢語大詞典》:何奈
(1).奈何。表示对人或事没有办法,不能把……怎么样。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鬼神与人殊气异务,非有事故,何奈於我。”
(2).无奈,无可奈何。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三:“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 元 耶律楚材 《丁亥过沙井和移剌子春韵》:“可嗟世态频更变,何奈人生多别离。”
《漢語大詞典》:表饵(表餌)
汉 贾谊 上疏论 匈奴 ,提出五饵三表作为制服单于的办法。后因以“表饵”指对付敌方的策略。 唐 白居易 《御戎狄策》:“故 王恢 陈征讨之谋, 贾生 立表饵之术。” 明 黄瑜 《双槐岁钞·何左丞赏罚》:“ 真 ( 何真 )第三子 贵 ,曰 何三舍 者,与 从简 皆勇而有谋,素相合, 从简 力请 贵 同往,密为表饵之术。”
《國語辭典》:国旗(國旗)  拼音:guó qí
由国家规定,代表一国的旗帜。
《漢語大詞典》:土断(土斷)
东晋 、 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 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 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 。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 桓温 ,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旧唐书·杨炎传:“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於朝廷。”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閲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 胡三省 注:“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所在以土著为断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所谓土断,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民众向朝廷纳租税,服徭役,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
《國語辭典》:招子  拼音:zhāo zi
1.招牌、广告、海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如今将孩儿到河南府作场多日。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儿来,商量明日杂剧。」《老残游记》第二回:「那纸还未十分乾,心知是方才贴的,只不知道这是甚么事情,别处也没见过这样招子。」也称为「花招」、「招儿」。
2.门票。
3.死刑犯就刑时,插于背后的纸标,用来揭示犯人的罪状、姓名。
4.随风招展的长布帘子。
5.眼睛。多用于江湖人物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