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2,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力胜
大力
能力
力衰
绵力
食力
力言
工力
独力
国力
威力
力图
勤力
勤力
马力
《國語辭典》:力胜(力勝)  拼音:lì shèng
努力战胜。如:「这次参赛的球队实力都很强,但是我们仍有信心力胜群雄,得到冠军。」
《國語辭典》:大力  拼音:dà lì
1.尊称对方的帮助。《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一切都仰仗大力,兄弟感激万分,改天还要到公馆里来叩谢。」
2.大肆、努力。如:「为了改善交通秩序,政府大力推展行车礼貌运动。」
《國語辭典》:能力  拼音:néng lì
1.本领。《吕氏春秋。离俗览。适威》:「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唐。柳宗元 牛赋:「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2.从心理测验的观点看,能力的涵义有二:一为个人目前实际具备的能力;一为个人可经由学习或刺激而展现出的潜在能力。
3.合乎法律规定,可以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资格。如行为能力。
4.平常储藏在物体内部,一旦显著,即能发挥各种功效的物理力量。
《国语辞典》:力衰  拼音:lì shuāi
体力衰弱。如:「病后初瘉,体弱力衰,实在做不了粗重的工作。」
《國語辭典》:绵力(綿力)  拼音:mián lì
微薄的力量。多用于谦称自己的能力薄弱。南朝陈。江总〈辞行李赋〉:「进学惭于枝叶,绵力谢于康衢。」《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郎舅至戚,即无宿逋,亦应竭尽绵力,无如航海盐船新被盗,正当盘账之时,不能挪移丰赠,当勉措番银二十圆,以偿旧欠,何如?」也作「棉力」。
《國語辭典》:食力  拼音:shí lì
1.靠劳力生活。《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2.庶人。《礼记。礼器》:「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三,食力无数。」
3.享有人民的税赋。《礼记。曲礼下》:「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唐。孔颖达。正义:「食力谓食民下赋税之力也。」
4.力气。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不是我无食力身躯闪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
《漢語大詞典》:力言
极力申说。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臺諫有如此数人者,则买灯之事,必须力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 奕訢 这时在政治上已经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他力言要发动政变,非早日回京不可,并保证回京后外国人不致为难。”
分類:极力申说
《國語辭典》:工力  拼音:gōng lì
1.工作所需要的人工。《北史。卷八八。隐逸列传。冯亮》:「宣武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同视嵩山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宋史。卷九五。河渠志五》:「或官为借贷,或自备工力,或从官办集。如能兴修,依格酬奖。」
2.工夫和学力。清。宋曹〈书法约言〉:「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谓离者,务须倍加工力,自然妙生。」清。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陈石遗叙郑苏堪诗》:「然又有刻意求工而不工,不刻意求工而转工,又所谓伫兴而得者欤?二者事理乃相反,则或者其工力之至与不至。」
《國語辭典》:独力(獨力)  拼音:dú lì
一人的力量。《水浒传》第四九回:「小人路见不平,独力难救。」
《國語辭典》:国力(國力)  拼音:guó lì
国家所具备的力量。包括人口、土地、经济能量、军事能量、国策与意志。
《國語辭典》:威力  拼音:wēi lì
令人畏服的强大力量。《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与公同盟,志奖王室,仰凭威力,庶雪国家之耻。」《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有时把威力吓他道:『不尽传,立刻诛死!』」
《國語辭典》:力图(力圖)  拼音:lì tú
竭力谋求。如:「力图上进」、「力图生存」、「他力图改进作业方式,以谋求解决之道。」
《高级汉语词典》:勤力
勤劳
《漢語大詞典》:勤力
勤劳;劳费体力。史记·殷本纪:“维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於民,勤方迺事。’” 唐 柳宗元 《送薛存义序》:“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 宋 苏舜钦 《题花山寺壁》诗:“栽培翦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王鲁彦 《旅人的心》:“我简直换了一个人,连自己也觉得:聪明,诚实,和气,勤力。”
分類:勤劳体力
《國語辭典》:马力(馬力)  拼音:mǎ lì
量词,表示功率的英制单位。英制一马力(HP)等于一秒钟内将一磅重物体提升至五百五十呎高度所需做的功,即1HP=550ft·lb/s(呎。磅重/秒),约等于746W(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