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2,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运力
较力
贤力
五力
意力
小力
缘力
论力
营力
赀力
寡力
耕力
力挫
力民
力钱
《國語辭典》:运力(運力)  拼音:yùn lì
指运输能力。
《漢語大詞典》:较力(較力)
角力,比武。较,通“ 角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成式 门下騶路神通,每军较力,能戴石簦靸六百斤石,啮破石粟数十。”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十二祖马鸣尊者:“祖曰:‘将有魔来,与吾较力。’”
分類:角力比武
《漢語大詞典》:贤力(賢力)
贤明而有作为的人。管子·禁藏:“ 夏 赏五德,满爵禄,迁官位,礼孝弟,復贤力,所以劝功也。” 尹知章 注:“贤而有功,赏復除之,此皆 夏 令。”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吕览·长见篇》注:‘能,力也。’‘復贤力’即周礼·卿大夫之舍贤能。”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
(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语。五种力。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参见“ 五尘 ”。
《漢語大詞典》:五尘(五塵)
佛教谓色、声、香、味、触能污染真性,故称“五尘”,亦曰“五境”。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四上:“五尘六欲,不暇贪染。”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官有五根,物有五尘,故知而有异。”参见“ 五根 ”、“ 五识 ”。
《漢語大詞典》:意力
意志。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且其政府必为独立的不求助於外人,而惟恃全体平民自己之意力。”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故如 勖宾霍尔 所张主,则以内省诸己,豁然贯通,因曰意力为世界之本体也。”
分類:意志
《漢語大詞典》:小力
(1).小力量。荀子·正论:“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
(2).谦称自己的仆役。 清 纳兰性德 《与张见阳书》:“箭决原付小力奉上,因早间偶失检察,竟致空手往还,可笑甚矣。”
《漢語大詞典》:缘力(緣力)
佛教语。助缘之力,对“因力”而言。如夙世有修习正法的善因,今生更听闻正法,助其善因之发动,谓之“缘力”;而夙世之善因,谓之“因力”。若无“因力”,虽有“缘力”,亦无裨益。《无量寿经》卷下:“因力缘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漢語大詞典》:论力(論力)
凭借勇力。礼记·王制:“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臝股肱,决射御。” 孔颖达 疏:“言此既无道艺,惟论力以事上,故适往四方境界之外,则使之擐露臂脛,角材力,决射御胜负,见勇武。”
分類:凭借勇力
《国语辞典》:营力(营力)  拼音:yíng lì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统称为「营力」。也称为「作用力」。
《國語辭典》:赀力(貲力)  拼音:zī lì
财力、资产。如:「赀力充裕」、「赀力不足」。
《漢語大詞典》:寡力
力量弱小。战国策·韩策一:“ 摎留 曰:‘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寡力者藉外权。’”
分類:力量弱小
《漢語大詞典》:耕力
农事。新唐书·周宝传:“﹝ 寳 ﹞进检校工部尚书、 涇原 节度使。务耕力,聚粮二十万斛,号良将。”
分類:农事
《國語辭典》:力挫  拼音:lì cuò
使劲将对方打败。如:「中华队经九局鏖战,以三分之多力挫韩国队。」《明史。卷二三五。列传。余懋学》:「假令政府欲用一人,诸臣敢力挫之乎?」
分類:奋力挫败
《漢語大詞典》:力民
勤民。《诗·大雅·桑柔》:“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孔颖达 疏:“又教王用人之法,当爱好是知稼穡艰难之人、有功於民者,使之代无功者食天禄。”
《國語辭典》:力钱(力錢)  拼音:lì qian
四川方言。指遇人馈赠礼物时,给送礼来的人的赏钱。《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人家送了这笔钱来,力钱总得开销人家两个。」也称为「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