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抽割
坼副
剖散
布裂
挦剥
枝剥
牵裂
《漢語大詞典》:抽割
(1).抽去割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2).谓心肠有如割裂。形容哀痛之极。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奄见薨落,哀慕抽割,震动于厥心。”
《國語辭典》:坼副  拼音:chè pì
难产。语本《诗经。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菑无害。」汉。毛亨。传:「凡人在母,母则病,生则坼副,菑害其母。」
《漢語大詞典》:剖散
(1).解剖分散。列子·汤问:“ 偃师 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
(2).割裂抛散。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董卓 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 东观 、兰臺、石室、 宣明 、 鸿都 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縑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
《漢語大詞典》:布裂
分裂,割裂。《吕氏春秋·顺民》:“孤虽知要(腰)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
分類:分裂割裂
《漢語大詞典》:挦剥(撏剥)
(1).拉扯撕剥。 宋 朱熹 《答黄直卿书》:“外间汹汹未已, 楼大防 亦不免……此诸人撏剥已尽,或须做语头来相料理,老朽寧復计此!” 元 马致远 《青杏子·悟迷》曲:“休更道咱身边没撏剥,便有后半毛也不拔。”
(2).特指剥取割裂他人的诗文。 清 孙枝蔚 《施匪莪司城惠示集句全稿》诗:“衣冠 优孟 谁能识,撏剥常为 义山 惜。”参见“ 撏撦 ”。
《國語辭典》:挦扯(撏扯)  拼音:xún chě
锁定、执定。《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法下》:「谓如甲说如此,且挦扯住甲,穷尽其词;乙说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词。」
《國語辭典》:挦扯(撏撦)  拼音:xún chě
多方摘取、摭拾。多指剽窃词句或割裂文义。宋。刘攽《贡父诗话》:「赐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曰:『吾为诸馆职挦扯至此。』」宋。刘克庄〈跋刘叔安感秋八词〉:「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态美成,颇偷古句,温李诸人,困于挦扯。」
《漢語大詞典》:枝剥
肢解割裂,屠宰。枝,通“ 肢 ”。南齐书·周颙传:“至乃野牧盛羣,闭豢重圈,量肉揣毛,以俟枝剥。”
《漢語大詞典》:牵裂(牽裂)
牵强割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编次文集:“其《姑苏杂咏》一书,自有序,乃为牵裂置诸各体中,如《白龙庙迎送神曲》,删去本题并注,引入曲类,题曰《迎神曲》《送神曲》云,奈何!”
分類:牵强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