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剑花
剑影
提剑
剑合
伏剑
剑浦
剑歌
解剑
慧剑
剑水
剑关
请剑
玉剑
带剑
剑舄
《漢語大詞典》:剑花(劍花)
亦作“ 剑华 ”。 剑的光芒。 唐 李白 《胡无人行》:“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唐 顾况 《从军行》:“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宋 方岳 《满江红·九日冶城楼》词:“倚西风无奈剑花寒,虯龙吼。” 清 曹寅 《直宿左端》诗:“漏凝宫烛短,霜警剑花鲜。”
分類:光芒
《骈字类编》:剑影(剑影)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日光吐鲸背,剑影开龙鳞。
《漢語大詞典》:提剑(提劍)
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剑”谓起兵或从军。 唐 杜牧 《感怀诗》:“ 高文 会 隋 季,提剑徇天意。” 明 何景明 《挽谢晚耕》诗:“ 日南 提剑志,海上却金名。”
分類:起兵从军
《漢語大詞典》:剑合(劍合)
比喻重逢。 明 陈玉阳 《文姬入塞》:“娘娘这般样痛着王子,王子又这般样恋着娘娘,只是今日哩剑合珠还,也顾不得许多了。”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珠还 合浦 重生采,剑合 丰城 倍有神。” 清 李渔 《意中缘·画遇》:“剑合 延津 终有日,珠离 合浦 不须忧。”参见“ 剑化 ”。
分類:重逢
《國語辭典》:剑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晋时张华命雷焕于丰城掘得龙泉、太阿双剑,华与焕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剑堕入水中,化为二龙的故事。见《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后比喻各从其类。唐。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國語辭典》:伏剑(伏劍)  拼音:fú jiàn
用剑自刎。《左传。僖公十年》:「臣闻命矣,伏剑而死。」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引身伏剑,永言固之。」
《骈字类编》:剑浦(剑浦)
南唐书保大三年冬十月以延平津为剑州割建州之剑浦汀州之沙县属焉
《漢語大詞典》:剑歌(劍歌)
弹剑而歌。典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 冯谖 寄食 孟尝君 门下,不得意,“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长鋏归来乎,出无车”。史记·孟尝君列传作“ 冯驩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且復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剑歌已了,更復前行,一步一前。”
《漢語大詞典》:解剑(解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分類:不违违心
《國語辭典》:慧剑(慧劍)  拼音:huì jiàn
佛教以智慧能斩断一切烦恼,故以剑修饰之。《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今日你命光发露,透出你的智慧,还不趁势用你本来具足的慧剑,斩断你的邪魔吗?」
《骈字类编》:剑水(剑水)
唐 李绅 江南暮春寄家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骈字类编》:剑关(剑关)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 剑关掉鞅归,武弁朝建章。
唐 温庭筠 赠蜀府将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唐 罗隐 广陵秋夜读进士常修三篇因题 剑关夜读相如听,瓜步秋吟炀帝悲。
《漢語大詞典》:请剑(請劍)
(1).汉书·朱云传:“ 云 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 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上问:‘谁也?’对曰:‘ 安昌侯 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 云 呼曰:‘臣得下从 龙逄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明 王世贞 《京山过故王侍御时育宅有感因伸薄酹仍许为其子铭墓》诗:“ 汉 贼不两立,臣死安足辞。唯怜请剑恨,犹鬱盖棺时。” 清 阎尔梅 《黄石斋先生南谪余于珠梅闸送之》诗:“魑魅充朝须请剑,豺狼当道且埋轮。” 清 林昌彝 《章槛词》:“休休休,伊谁请剑斩而头?”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翱 ﹞歷陞 乾清宫 牌子,随朝请剑。”
《漢語大詞典》:玉剑(玉劍)
玉具剑。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襄成君 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縞舃,立於游水之上。” 唐 李商隐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诗:“空餘双玉剑,无復一壶冰。” 冯诰 笺注:“玉具剑习见之事。《汉书·匈奴传》注曰:摽首鐔卫尽用玉为之也。” 明王世贞《渡汝水戏作襄城君曲》:“玉剑翡翠衣,光照清川口。”
《漢語大詞典》:带剑(帶劍)
(1).佩剑。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史记·秦本纪:“ 简公 六年,令吏初带剑。”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 淮阴 。”
(2).佩带的剑。东观汉记·虞延传:“赐 延 钱及带剑佩刀。”
(3).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 王利器 集解引 司马光 《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骈字类编》:剑舄(剑舄)
晋书舆服志预上宫正会则于殿下脱剑舄志魏书田峦传诏赐朝服剑舄一具 唐书礼乐 见丝纩下门宋史礼志帝服衮冕受朝礼官通侍舍人引中书令 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文诣褥位脱剑舄以次升分东西立对江淹为萧让剑履殊礼表剑舄升陛赞唱异仪殆为 越神体抗礼天极汉魏旧载唯斯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