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谛实(諦實)
真实。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应传·于涛》:“ 涛 亦审其諦实,皆书於编上。”
分類:真实前蜀
《漢語大詞典》:湾曲(灣曲)
(1).水湾曲折处。 前蜀 李珣 《渔歌子》词之一:“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王彦章 亦撤南城屋材浮 河 而下,各行一岸,每遇湾曲,輒於中流交鬭。”
(2).弯曲不直。湾,同“ 弯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这时已到真山脚,路渐湾曲,两边都是山了。”
《漢語大詞典》:沙虱(沙蝨)
亦作“ 沙蝨 ”。
(1).一种细小而极毒的虱子。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有沙蝨,水陆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时,差稀耳。其大如毛髮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动也。”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山魈邪乱逼,沙虱毒潜婴。”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沙虱:“ 潭 、 袁 、 处 、 吉 等州有沙虱,即毒蛇鳞中虱也。细不可见。夏月,蛇为虱所苦,倒掛身於江滩急流处,水刷其虱;或卧沙中,碾虱入沙。行人中之,所咬处如针孔粟粒。四面有五色文,即其毒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沙虱:“按 郭义恭 《广志》云:沙虱在水中,色赤,大不过蟣,入人皮中杀人。”
(2).石蚕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石蚕
《漢語大詞典》:龙直(龍直)
宫中巡夜值更者。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五九:“理遍从头新上曲,殿前龙直未交更。”
《漢語大詞典》:灵辔(靈轡)
(1).神灵驾驭牲口的缰绳。艺文类聚卷九八引 晋 湛方生 《吊鹤文》:“輟王子之灵轡,縶虞人之长缨。”云笈七籤卷一一五引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梁母:“灵轡飘飘,玄岗嶮巇。”
(2).借指神灵的车驾。 晋 王该 《日烛》:“灵轡虽迅,缘枢靡穷。” 晋 道安 《檄魔文》:“然我法王体大仁慈,未欲便袭,权停诸军,暂顿灵轡。”
《漢語大詞典》:五云浆(五雲漿)
语出 北周 庾信 《温汤碑》:“其色变者,流为五云之浆。”后用以代称美酒。 唐 杨巨源 《石水词》诗之一:“知共金丹争气力,一杯全胜五云浆。” 唐 温庭筠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遗址偶成四十韵》:“盘鬭九子糉,甌擎五云浆。”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四:“酒库新脩近水旁,泼醅初熟五云浆。”
《漢語大詞典》:银瓜(銀瓜)
(1).瓜名。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五:“帘畔玉盆盛浄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宋 孔平仲 《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怀王家小隐庄》:“夜坐西堂有餘兴,解酲更进一银瓜。”
(2).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白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褐盖:“后来词林六七品,忽皆黄线繖、银瓜前导,已为踰分,未几而庶常亦然。”
《漢語大詞典》:檀注
指胭脂、唇膏一类的化妆用品。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词:“入夏偏宜淡薄粧。 越 罗衣褪鬱金黄,翠鈿檀注助容光。”
《漢語大詞典》:神榇(神櫬)
灵柩。 前蜀 贯休 有《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诗。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六婶神櫬且安 瓜洲 寺中,悲感悲感。”
分類:灵柩前蜀
《漢語大詞典》:返魂丹
古时传说中能起死回生的丹药。太平广记卷三七八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杨大夫:“ 杨 颇留心鑪鼎,志在丹石,能製返魂丹。” 宋 邵雍 《首尾吟》之六十:“返魂丹向何人用,续命汤於甚处施?”
《漢語大詞典》:谌母(諶母)
亦作“ 諶姆 ”。 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太平广记卷六二引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谌母:“又 吴 市逢有三岁孩子,悲啼呼叫,倏遇 諶母 ,执母衣裾曰:‘我母何来?’” 明 屠隆 《昙花记·真君驱邪》:“奉道 明王 ,授书 諶姆 ,浄明忠孝为则。”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 金陵 丹阳郡 ,地名 黄堂 ,有一女真字曰 婴 。潜通至道,忘其甲子,不知几百年岁。乡人累世见之,齿髮不衰,皆以 諶母 呼之。”
分類:神仙前蜀
《漢語大詞典》:小逡巡
(1). 前蜀 军中刀的隐语。 宋 陶谷 清异录·武器:“ 王建 初起,军中隐语代器械之名,以犯者为不祥。至 孟氏 时,犹有能道其略者:剑曰‘夺命龙’,刀曰‘小逡巡’。”
(2).短暂徘徊。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次也 《西湖竹枝词》:“时样梳妆出意新, 鄂王 坟上小逡巡。”
《漢語大詞典》:三元节(三元節)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六:“金画香臺出露盘,黄龙雕刻遶朱阑。焚修每遇三元节,天子亲簪白玉冠。”
《漢語大詞典》:逸隐(逸隱)
指避世隐居的高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自表后主》:“提拔逸隐,以进贤良。”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軺车盈街,载奏连车,诚为游侠之徒,未合逸隐之科也。”太平广记卷十八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杨伯丑》:“ 隋 开皇 初, 文帝 搜访逸隐,闻其有道,徵至京师。”
《漢語大詞典》:鲸目
指明月珠。语本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 刘逵 注引 汉 杨孚 《异物志》:“﹝鲸鱼﹞或死於沙上,得之者皆无目,俗言其目化为明月珠。” 前蜀 朱希济 《妖妄传·张和》:“有金器容数升,云擎鲸目,鈿以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