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重熙累洽  拼音:chóng xī lěi xiá
形容累世圣明有德,天下升平昌盛。《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也作「重光累洽」。
《漢語大詞典》:重规迭矩
1.谓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
2.比喻因袭、重复。
《國語辭典》:重规叠矩(重規疊矩)  拼音:chóng guī dié jǔ
1.规、矩各相重叠。比喻情事相同。三国魏。明帝〈改元景初以建丑月为正月诏〉:「此历数之序,乃上与先圣合符同契,重规叠矩者。」也作「重规袭矩」。
2.比喻因袭重覆。如:「不好的制度就应该改革,不要重规叠矩,毫无进步。」
《國語辭典》:瞻前顾后(瞻前顧後)  拼音:zhān qián gù hòu
1.兼顾前后。比喻做事谨慎周密。《汉书。卷一○○。叙传下》:「放诞之徒,缘间而起,瞻前顾后,正其终始。」《红楼梦》第三七回:「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个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也作「顾后瞻前」。
2.形容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且如项羽救赵,既渡,沉船破釜,持三日粮,示士必死,无还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顾后,便做不成。」
《國語辭典》:头重脚轻(頭重腳輕)  拼音:tóu zhòng jiǎo qīng
1.形容身体无力,支持不住的样子。《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那给事出于无奈,闷著气,一连几口吸尽。不吃也罢,才吃下时,觉得天在下,地在上,墙壁都团团转动,头重脚轻,站立不住。」
2.上面重,下面轻。比喻根基不稳固。如:「你堆的积木头重脚轻,一定会倒下来。」
《漢語大詞典》:豚尾
猪尾巴。辛亥革命前后对男子发辫的贬称。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忘上国之衣冠,而奉豚尾为国粹。” 郭沫若 《黑猫》二:“他们以为只要把头上的豚尾一剪…… 中国 便立地可以成为‘醒狮’。”
《國語辭典》:宋诗钞(宋詩鈔)  拼音:sòng shī chāo
书名。清吕留良、吴之振等所编,蒐录宋人遗集凡百家,实存八十四家,两宋诗人菁华皆选入,每集前各系以作者小传,并加品评及考證。后曹庭栋病其未备,因编《宋人百家诗存》,以补其缺。
《漢語大詞典》:筒子皮
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漢語大詞典》:讨年(討年)
指饥民春节前后讨饭度荒。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六:“今天是我特地同 怀仁 来商议讨年的事。一到年跟前,他挑担子,我打花鼓,吃饭是一口锅,睡觉是一个稻草铺,这不就合在一起了。”
《漢語大詞典》:天人三策
《汉书·董仲舒传》载: 武帝 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 仲舒 以贤良对策。以“天人感应”说为其对策要旨,所对凡三,世称“天人三策”。说明“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 之术者,皆絶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仲舒 所对,为 武帝 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分類:前后元年
《漢語大詞典》:蹄间三寻(蹄間三尋)
谓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战国策·韩策一:“ 秦 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亦作“ 蹄閒三寻 ”。史记·张仪列传:“ 秦 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閒三寻腾者,不可胜数。” 司马贞 索隐:“七尺曰寻。言马走之疾,前后蹄閒一掷过三寻也。”
《國語辭典》:摇椅(搖椅)  拼音:yáo yǐ
椅脚底加上弧形木条,可以前后摇动的座椅,多供休息用。也称为「安乐椅」。
《漢語大詞典》:幺花十八
《六幺》曲中的一迭,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止不过凤簫鼓间琵琶,忽剌剌板撒红牙,假若更添箇《幺花十八》,那些儿是败国亡家。”又名“六幺花十八”。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杯深不觉瑠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按,此亦舞曲名,故云“看”。
分類:十八前后
《國語辭典》:腰房  拼音:yāo fáng
旧式房屋中层过庭两旁的房屋。
《漢語大詞典》:县楣(縣楣)
前后两柱之间的柁梁。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其牕、牖、壁带、县楣、栏、槛皆以沉檀为之。” 胡三省 注:“县楣,横木,施於前后两楹之间,下不装构。今人谓之掛楣。”
分類:前后两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