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直道  拼音:zhí dào
1.正直之道。《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事君直道,与朋信心。」《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2.笔直不弯曲的道路。《北史。卷七四。张衡传》:「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卷二。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即使、就说。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二:「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漢語大詞典》:火乌(火烏)
周武王 伐 纣 前二年曾东观兵于 盟津 。相传其渡 河 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后因以“火乌”代指 周 朝的国祚。 唐 李贺 《白虎行》:“火乌日暗崩腾云, 秦王 虎视苍生羣。”
《漢語大詞典》:预备铃(預備鈴)
上课铃前二三分钟的一次铃声,表示即将上课,要师生做好准备工作。《花城》1981年第5期:“‘你该去上课了……’预备铃响了,教研室的老师催促着她。”
《国语辞典》: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拼音:luó mǎ dì guó
Roman Empire
国名。在今义大利半岛。西元前二十七年屋大维(Octavius)统一罗马政治,改行帝制。当时文艺隆盛,版图扩张,东至小亚细亚,西至葡萄牙,南至非洲北岸,北至英国。在西元三六四年时,帝国分裂,义大利半岛及其以西为西罗马帝国,亡于四七六年;巴尔干半岛及其以东为东罗马帝国,亡于一四五三年。也称为「大秦」。
《国语辞典》:印度希腊式(印度希腊式)  拼音:yìn dù xī là shì
西元前三二七~前二三年间,亚历山大东征,建王国于印度后,希腊文化与印度原有佛教文化融合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后随佛教的传布,流行于中国,唐代雕塑的佛像多为此式。
《国语辞典》:总统蒋公诞辰纪念日(总统蒋公诞辰纪念日)  拼音:zǒng tǒng jiǎng gōng dàn chén jì niàn rì
先总统蒋公生于民国前二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国人为崇仰其毕生献身革命救国所建立的丰功伟业,每年此日集会纪念,是为总统蒋公诞辰纪念日。
《国语辞典》:瑜伽派  拼音:yú jiā pài
古代印度六大哲学派之一,纪元前二世纪,巴盾甲利(Patanjali)所创。其目的在用禅定的想方法与自在天合一,使精神从身体分离,入于平等一味之境。
《国语辞典》:法利赛人(法利赛人)  拼音:fǎ lì sài rén
统称信奉犹太教法利赛派的教徒。法利赛派出现于西元前二世纪,主张遵守口传律法,严格律己,笃信教义,鼓吹灵魂不死、肉体复活、犯罪要受惩罚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其后法利赛人不见于史传,但法利赛派的神学思想依旧流传。
《国语辞典》:西台人(西台人)  拼音:xī tái rén
西元前二千年出现于安纳托利亚的古印欧语系民族。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建立西台帝国,西元前一二九九年为争夺今叙利亚和埃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西台人的国王不但是国家元首,也是军事领袖和最高法官,且是雷神在人间的代理人,死后即成为神。其社会组织为一封建农业社会,却发展出优良的冶铁术。人民分成自由民、工匠和奴隶三个阶级。
《國語辭典》:巴比伦(巴比倫)  拼音:bā bǐ lún
Babyon
1.国名。位于亚洲西部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间,以巴比伦城为中心。曾先后建立两个国家:一、古巴比伦王国,后为亚述人所灭。其君主汉摩拉比曾颁布一部汉摩拉比法典,为世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二、新巴比伦帝国,后为波斯人所灭。文化以天文学和数学最为发达,所创建的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称为「加尔底亚帝国」。
2.城市名。位于幼发拉底河东岸。相传为西元前二千二百年所建,今尚存其遗址。
《漢語大詞典》:呾蜜
西域古国名。即Tirmidh。公元前二世纪已有 希腊 人的砦堡,公元一至二世纪有 贵霜 王朝时期的遗物。古城西北角之Kara-Tepe有在岩石间开凿的佛教洞窟寺院。近年出土大量文物。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蜜国:“顺 缚芻河 北,下流至 呾蜜国 。 呾蜜国 东西六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郡
秦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裴駰 集解:“三十六郡者, 三川 、 河东 、 南阳 、 南郡 、 九江 、 鄣郡 、 会稽 、 潁川 、 碭郡 、 泗水 、 薛郡 、 东郡 、 琅邪 、 齐郡 、 上谷 、 渔阳 、 右北平 、 辽西 、 辽东 、 代郡 、 鉅鹿 、 邯郸 、 上党 、 太原 、 云中 、 九原 、 雁门 、 上郡 、 陇西 、 北地 、 汉中 、 巴郡 、 蜀郡 、 黔中 、 长沙 凡三十五,与 内史 为三十六郡。” 清 姚鼐 《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 陆梁 地为 桂林 、 象郡 、 南海 ,是已为三十九郡。至 秦 亡时,或更有分合,不知凡若干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