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前度
《漢語大詞典》:前图(前圖)
《國語辭典》:迎春 拼音:yíng chūn
1.迎接春日。古代在立春前一天,帝王率百官迎祭于东郊,后地方亦有此例。《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馀,形容怪异。」
2.迎接春天。
2.迎接春天。
《漢語大詞典》:悬车(懸車)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漢語大詞典》:繇是
(1).从此。繇,通“ 由 ”。《汉书·路温舒传》:“近世 赵王 不终,诸 吕 作乱,而 孝文 为大宗。繇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 唐 韩愈 《答元侍御书》:“足下繇是与之交,欲令 逢 父子名迹存诸史氏。”《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阉宦伶官交相谗諂,邦国大事皆听其谋,繇是渐多猜惑,不欲大臣典兵。” 明 方孝孺 《祭王文节公》:“吾繇是知天之可持,善之可必。”
(2).于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一事引起的。繇,通“ 由 ”。《汉书·游侠传序》:“陵夷至於 战国 ,合从连衡,力政争彊。繇是列国公子, 魏 有 信陵 , 赵 有 平原 , 齐 有 孟尝 , 楚 有 春申 ,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唐 韩愈 《送许郢州序》:“繇是刺史不安其官,观察使不得其政。”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公以斯文为己任,繇是东封西祀之仪,修史修书之局,皆归大手,为皇家之盛典。当时臺阁英游盖多出於师门矣。”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老儒硕生﹞所从事者止乎训解辩义,至於补世善俗之道,蔑如也。繇是世之君臣指经为浮言。”
(2).于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一事引起的。繇,通“ 由 ”。《汉书·游侠传序》:“陵夷至於 战国 ,合从连衡,力政争彊。繇是列国公子, 魏 有 信陵 , 赵 有 平原 , 齐 有 孟尝 , 楚 有 春申 ,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唐 韩愈 《送许郢州序》:“繇是刺史不安其官,观察使不得其政。”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公以斯文为己任,繇是东封西祀之仪,修史修书之局,皆归大手,为皇家之盛典。当时臺阁英游盖多出於师门矣。”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老儒硕生﹞所从事者止乎训解辩义,至於补世善俗之道,蔑如也。繇是世之君臣指经为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