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9,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刻丝
刻轹
刻时
劖刻
险刻
裒刻
刻痕
刻珉
刻论
苦刻
精刻
期刻
立刻
停刻
撰刻
《國語辭典》:刻丝(刻絲)  拼音:kè sī
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品。利用色丝经纬交织而成。质地坚韧,色泽鲜艳,其花纹图案有如雕刻而成,故称为「刻丝」。多用于织摹花鸟、山水、人物、历史故事等。《儒林外史》第一○回:「到第三日,娄府办齐金银珠翠首饰,装蟒刻丝细缎绫罗衣服,羊酒、果品,共是几十抬,行过礼去。」《红楼梦》第五一回:「一面只见凤姐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与了袭人。」也作「克丝」、「缂丝」。
《國語辭典》:刻轹(刻轢)  拼音:kè lì
以苛刻手段欺陵别人。《汉书。卷九○。酷吏传。序》:「高后时,酷吏独有封侯,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唐。韩愈〈秋山〉诗:「秋霜喜刻轹,磔卓立臞瘦。」
分類:欺凌摧残
《漢語大詞典》:刻时(刻時)
犹即时。 唐 丁用晦 《芝田录·催阵使》:“﹝ 李德裕 ﹞具言上意,曰:‘中丞必一行,责戎帅,早见成功,慎无违也。’ 回 刻时受命。於是具名以闻。”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刻时蒞事,翌日兴师。”《英烈传》第三一回:“ 太祖 大喜,即命 李善长 草记其事,刻时起兵。 刘基 等送至江岸而别。”
《漢語大詞典》:劖刻
(1).刻凿。 清 黄宗羲 《国卢游录题辞》:“海内寧有两地,乃粗人之游记,妄子之改额,要人之劖刻,皆足以消沉名迹,而流俗之文不与焉。”
(2).峭拔。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韦君绣诗序:“一咋小住 默卿 官廨,又识 蒋 君 澹怀 ,读其诗劖刻而不露,举体浑脱,典籍奔走受驱使,以视 君绣 清迴相轧,而精能过之。” 清 纪昀 《〈陈后山诗钞〉序》:“五古劖刻坚苦,出入 郊 岛 之间,意谓孤谐,殆不可攀。其生硬杈枒,则不免 江西 恶习。”
分類:峭拔刻凿
《漢語大詞典》:险刻(險刻)
阴险忌刻。南齐书·周山图传:“ 攸之 见与隣乡,亟同征伐,悉其为人。性度险刻,无以结固士心。”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 韩非 险刻,背六经之旨,愿无留意!”明史·詹徽传:“﹝ 詹徽 ﹞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於治事,为帝所奬任。然性险刻。”
《國語辭典》:裒刻  拼音:póu kè
以苛税聚敛财物。《陈书。卷一。高祖本纪上》:「武林侯萧咨为交州刺史,以裒刻失众心。」《南史。卷七○。循吏传。序》:「守宰多倚附权门,互长贪虐,裒刻聚敛,侵扰黎氓。」也作「掊克」。
分類:苛敛民财
《国语辞典》:刻痕  拼音:kè hén
刻画的轨迹、痕迹。如:「他的脸上满布经历人世沧桑的岁月刻痕。」
《漢語大詞典》:刻珉
犹刻石。雕刻碑石。珉,美石。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裴晋公大度:“将致书於秘监 白乐天 ,请为刻珉之词。”
《漢語大詞典》:刻论(刻論)
苛刻地评论。 清 周亮工 《与吴冠五书》:“论既正,又足以痛快人心,似不当刻论之矣。”
分類:苛刻评论
《漢語大詞典》:苦刻
犹刻苦。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阳城 ﹞能自苦刻,不乐名利。”
分類:刻苦
《漢語大詞典》:精刻
精细深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韦应物 稍失之平易, 柳子厚 则过於精刻。”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一:“《过南中》有云:‘草迷 三国 树,水改 六朝 山。’ 九青 曰:‘天下之山未有不由水改者。’其用意精刻如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谢灵运 性爱山水,作诗主要是描写景物,景物之美也确实被他精刻地描写出来。”
分類:精细深切
《漢語大詞典》:期刻
犹克期。约定期限。 唐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诗:“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羣雄待遍锄。”
《國語辭典》:立刻  拼音:lì kè
即时、马上。《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快替我穿了送老的衣服,我立刻就要去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只要把撑船的招呼齐了,立时立刻就好动身。」
《漢語大詞典》:停刻
过一会。《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停刻我们还要在这里吃饭,倘若被他闯进来,反为不美,我看还是请他来会会的好。”
分類:一会
《漢語大詞典》:撰刻
撰写而勒刻。 唐 韩愈 《石鼓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分類: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