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尖叫  拼音:jiān jiào
以尖细刺耳的声音,高声喊叫。如:「放任孩子在公共场所高声尖叫的家长,总会引来不解且嫌恶的目光。」
《漢語大詞典》:嗞啦
形容刺耳的声音。如:这胡琴你既不会就别拉了,嗞啦嗞啦的多难听啊。
分類:刺耳声音
《國語辭典》:聐聒  拼音:yà guā
不断责吵。如:「我才到前头来,就受他聐聒了一回。」
《国语辞典》:逆耳忠言  拼音:nì ěr zhōng yán
忠诚劝诫的言语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谁想此人不听某之言,他久后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也作「忠言逆耳」。
《国语辞典》:尖声尖气(尖声尖气)  拼音:jiān shēng jiān qì
形容说话的声音尖锐刺耳。如:「戏剧演员刻意尖声尖气说话,以营造特殊的喜剧效果。」
《国语辞典》:起鸡皮疙瘩(起鸡皮疙瘩)  拼音:qǐ jī pí gē da
因寒冷、害怕或听到刺耳的声音,皮肤上泛起小米般的小疙瘩。如:「寒风阵阵吹来,不禁令人起鸡皮疙瘩。」
《国语辞典》:尖话(尖话)  拼音:jiān huà
刻薄刺耳的话。如:「他竟向你说这种尖话毒语,良心何在!」
分类:刻薄刺耳
《漢語大詞典》:咶耳
声音杂乱刺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听得门前鼓乐喧天,笙歌咶耳。” 端木蕻良 《乡愁》五:“﹝ 金先生 ﹞向里边跑去,只在后边留下一阵咶耳的拖邋声。”
《國語辭典》:激话(激話)  拼音:jī huà
激人、过分的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虽是亏得防禦有正经,却看见母亲说起激话,便暗地恨命自哭。」
分類:刺耳
《漢語大詞典》:尖厉(尖厲)
形容声音高而刺耳。 柔石 《二月》一:“他喜欢看骆驼底昂然顾盼的姿势,听冬天底尖厉的北方底怒号的风声。” 茅盾 《子夜》九:“却在这时候,隔马路的一个人堆发生了骚动,尖厉的警笛声破空而起。”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尖厉的喉咙)怪事!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