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刺击(刺擊)
(1).刺枪击剑。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诗:“ 隼人 与相扑,餘技及刺击。”
(2).犹刺激。 苏曼殊 《义杰郭辛缦》:“失望之极,又大受刺击。”
《國語辭典》:激刺  拼音:jī cì
1.指责、讽刺。《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上。崔琦》:「岂独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过乎?」宋。苏轼 杜处士传:「子能详微意,知所激刺,亦无患子矣。」
2.刺激、打击。如:「他受了丧父的激刺,精神变得有些恍惚。」《黄绣球》第二九回:「黄通理却是最愤激、最镇静的人,想想这件事,怕总说得容易做得难,禁不住黄绣球天天激刺,也就大为发作。」
《漢語大詞典》:刺触(刺觸)
刺激;影响。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凡大地万国之宫室、服食、舟车、什器、政教、艺乐之神奇伟丽者,日受而用之,以刺触其心目,感荡其魂气。” 黄远庸 《朱芷青君身后徵赙序》:“故名人之作,或刺触一世之思潮、或刺触一社会之思潮、或刺触一人之思潮,乃至刺触一动物一刹那之思潮。”
《國語辭典》:打击(打擊)  拼音:dǎ jí
1.敲打。如:「打击乐器」。
2.挫折。如:「这次的打击,对他的影响很大。」
3.棒球赛上指打击手以棒击球。如:「接下来,轮到强棒王贞治的打击。」
《漢語大詞典》:戟刺
刺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重碧大赤,陆离斑驳,以其戟刺,夺人目精,艷矣,而非必为美术,此尤不可不辨者也。” 闻一多 《戏剧的歧途》:“在我们现在这社会里,处处都是问题,处处都等侯着 易卜生 、 萧伯纳 的笔尖来给它一种猛烈的戟刺。”
分類:刺激
《漢語大詞典》:刺戟
刺激。《黑籍冤魂》第一回:“一班少年受了老年人一句话的刺戟,果然一个想着要戒烟。” 章炳麟 《箴党新论》:“外界之刺戟虽异,而内心之流宕则同。”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各种事情刺戟我,早经麻木了,时时象一块木头。” 巴金 《秋》十九:“那里有的是欢乐,刺戟,陶醉。”
分類:刺激
《國語辭典》:辛酸  拼音:xīn suān
悲伤痛苦。如:「满怀辛酸」。《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也作「辛楚」。
《漢語大詞典》:微动
快速而重复地切断和闭合一个电路,使被驱动的电机缓缓转动
微小的或开始的运动、刺激或情感。例如:随着风和轮子的微动,尘土就形成呛人的棕色尘云。
《國語辭典》:发狂(發狂)  拼音:fā kuáng
精神失常,举止狂烈。《老子》第一二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国语辞典》:作梦(作梦)  拼音:zuò mèng
1.睡时依身体内外的刺激而起幻象。
2.比喻空想、幻想。《红楼梦》第二五回:「你作梦。你给我们家做了媳妇,少什么?」
3.牌局中,轮替休息的人。通常是指五人参与的牌局而言。
《漢語大詞典》:激清
(1).见“ 激浊扬清 ”。
(2).刺激使清醒。 茅盾 《虹》七:“似乎那冷风激清了他的神经,他可以有十分钟以上连续的沉思了。”
《國語辭典》:激浊扬清(激濁揚清)  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比喻除恶扬善。参见「扬清激浊」条。《旧唐书。卷七○。王圭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唐。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萧宋公瑀:「持诚秉忠,光辅二君,激浊扬清,欲人如身。」
《國語辭典》:疲劳(疲勞)  拼音:pí láo
1.脑力、肌肉或其他器官因过度消耗而机能反应减弱。《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也作「罢劳」。
2.因外力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不能继续起正常的反应。如:「金属疲劳」。
《國語辭典》:激发(激發)  拼音:jī fā
1.激扬奋发。《聊斋志异。卷一一。段氏》:「观其慷慨激发,吁!亦杰矣哉!」也作「激奋」。
2.违俗立异,矫情造作。《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3.讽刺。《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侯霸》:「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
4.原子或分子等,因碰撞、热、光辐射等外来刺激,使粒子由低能阶移至高能阶状态。
《國語辭典》:群聚  拼音:qún jù
成群聚集在一起。《隋唐演义》第一二回:「立起擂台来,一个雷声天下响,五湖四海尽皆闻,英雄豪杰群聚于台下。」
《國語辭典》:激厉(激厲)  拼音:jī lì
1.激发勉励,使奋发振作。《后汉书。卷三二。阴识传》:「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仁传》:「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也作「激励」。
2.言行激烈率直。《南史。卷五七。范云传》:「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