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受惊(受驚)  拼音:shòu jīng
受到惊吓。《三国演义》第二五回:「使二嫂受惊,某之罪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师父受惊多次,不敢进大娘的门了。」
《國語辭典》:痛觉(痛覺)  拼音:tòng jué
身体组织因受破坏或强烈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觉。
《國語辭典》:麻痹(麻痺)  拼音:má bì
1.由于神经或肌肉受到损伤,而失去知觉或导致动作功能的障碍。也作「痲痹」。
2.比喻对事情失去应有的知觉。如:「我对感情一事已麻痹了。」
《漢語大詞典》:蜇鼻
谓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极言气味浓烈。 清 钱谦益 《谢于润甫送酒》诗:“入盏先皱眉,沾唇已蜇鼻。”
《國語辭典》:激光  拼音:jī guāng
指雷射。
《國語辭典》:视觉(視覺)  拼音:shì jué
眼睛与物体形像接触所生的感觉。是由于眼球网膜上锥状细胞和柱状细胞受光波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国语辞典》:荤食(荤食)  拼音:hūn shí
含有辛辣、刺激味、肉类、非素食性的食物。如:「他吃斋念佛,不吃荤食。」
《漢語大詞典》:芒粟
(1).穬麦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下·麦:“《食物本草》:‘穬麦,又名芒粟。’”
(2).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称鸡皮疙瘩。 宋 梅尧臣 《潘歙州话庐山》诗:“坐石浸两骹,炎肤起芒粟。” 宋 陆游 《客中夜寒戏作长谣》:“寝衣触体起芒粟,鼻息嘘润成冰凌。”
《國語辭典》:反应(反應)  拼音:fǎn yìng
1.用造反来响应。《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踰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合》:「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合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状况改变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如:「含羞草叶子会因触动而闭合,是这种植物的自然反应。」「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多少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士气。」
《漢語大詞典》:激活
刺激有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例如:某些植物成分能激活细胞免疫反应。
《國語辭典》:幻觉(幻覺)  拼音:huàn jué
在缺乏适当外在刺激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知觉经验。即以想像的知觉代替事实的知觉经验。常是无中生有,是一种知觉反常现象。
《国语辞典》:后像(后像)  拼音:hòu xiàng
视觉刺激消失后,其产生的影像暂存的现象。后像保留时间的长短和刺激强度呈正比。可分为正后像与负后像。前者与原刺激的明度或色彩相似,后者的明度则与原刺激相反,且色彩互补。
《国语辞典》:受器  拼音:shòu qì
接受刺激的器官。如人体的眼、耳、鼻及皮肤内皆有受器。
《国语辞典》:漏精  拼音:lòu jīng
中医指男子因感官的刺激而漏出精液的现象。
《國語辭典》:发烧(發燒)  拼音:fā shāo
1.一种生理病理反应,也称为「发热」、「发热反应」。是指身体控制体温的神经中枢为因应身体所需将体温设定至高于正常范围。最常引起发烧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黴菌等。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和药物等也是可能的原因。
2.比喻非常兴盛或狂热。如:「最近股市又发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