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āng
1.有名的大家。如:「他如此的谬解文意,真是贻笑大方。」《花月痕》第一○回:「款书『荷生题赠采秋女史』八字,写毕,说道:『贻笑大方!』」
2.大地。《淮南子。俶真》:「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镜太清者视大明。」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ang
1.为人不吝啬。《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便是门下从不曾见过像杜少爷这大方举动的人。」
2.态度自然不拘束。《红楼梦》第六七回:「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文明小史》第四○回:「只他们走出来,身子都是挺直,没有羞羞缩缩的样子,我就觉著他比守旧的女子大方得多。」
3.不俗气。《红楼梦》第三七回:「赋景咏物两关住,又新鲜,又大方。」
《漢語大詞典》:二广(二廣)
(1). 春秋 楚国 军制名,谓左右二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 杨伯峻 注:“其君之戎谓 楚王 之亲兵戎车也。 楚王 亲兵分为左右两部,每部皆名曰广。”后亦泛指两支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帝分军为二广,追躡数十里,获 阿保机 之子。”
(2).指 宋 代 广南西路 与 广南东路 。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与 广东省 。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即立死。”
《國語辭典》:武卫(武衛)  拼音:wǔ wèi
1.禁军之称,历代多有之。如汉末曹操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因隋制,宋复因循。元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
2.强而有力的护卫。《书经。禹贡》:「二百里奋武卫。」《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
《國語辭典》:府兵  拼音:fǔ bīng
古代一种兵制。始于西魏,北周、隋唐沿用。北周府兵是兵民分籍,由军人自相督率,隶属军府管辖,唐代则改为军民合一,军纳入户籍,隶属州县。府兵选自兵区家富而体健子弟,年二十当兵,年六十退役。不担任其他徭役,须自备粮食衣装。平时得农耕、教战,战时出征,尚须入京宿卫。《新唐书。卷五○。兵志》:「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
《漢語大詞典》:府兵制
起于 西魏 、行于 北周 和 隋 ,兴于 唐 初的一种兵制。 宇文泰 掌握 西魏 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 隋 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 唐 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 唐高宗 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 天宝 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 唐 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参阅新唐书·兵志
《漢語大詞典》:定员(定員)
(1).规定的人员编制名额;按照规定能容纳的人数。宋史·职官志九:“﹝客省使﹞旧无定员。” 明 李东阳 《重建首阳书院记》:“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如:这辆客车的定员是五十五人。
(2).规定人员编制名额。南齐书·崔祖思传:“正乐定员,唯置三百八十八人。”宋史·职官志四:“ 孝帝 即位,詔馆职储养人才,不可定员。”
《國語辭典》:新军(新軍)  拼音:xīn jūn
1.新编成的军队。《左传。成公十六年》:「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唐。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2.指清末自强运动用新法组织训练的部队。《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标下叫龙占元,是两江尽先补用都司,现在新军左营当哨官。」
3.生力军。多指活力充沛、生气蓬勃的群体。如:「我们是一群有冲劲的新军。」
《國語辭典》:四厢(四廂)  拼音:sì xiāng
1.京城的四郊。《文献通考。卷六三。职官一七。都厢》:「熙宁三年五月,诏以京朝官曾历通判知县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厢。」
2.四周。唐。张籍〈学仙〉诗:「先生坐中堂,弟子跪四厢。」
3.朝会奏乐的地方。《南齐书。卷一一。乐志》:「右一曲,皇帝当阳,四厢奏。」
《國語辭典》:大队(大隊)  拼音:dà duì
1.军队、警察的编制名称。如:「交通大队」。
2.许多人的组合。如:「大队人马」。
《國語辭典》:右行  拼音:yòu háng
1.古代军制名。《左传。僖公十年》:「左行共华,右行贾华。」
2.右边的行列。
《漢語大詞典》:明安
女真 族部落组织和 金 代军事编制名。续文献通考·兵一:“ 太祖 即位之二年,始命以三百户为穆昆,称昆十为明安。”金史作“猛安”。参见“ 猛安 ”。
《漢語大詞典》:猛安
金 代初期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单位。亦用作该基层政权单位的武官名。金史·太祖纪:“﹝ 收国 二年五月﹞詔除 辽 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金史·循吏传序:“ 太祖 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金史·兵志:“ 金 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金史·百官志三:“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
《漢語大詞典》:三枭(三梟)
(1).古代博戏中的胜采名。 汉 焦赣 《易林·豫之剥》:“野鳶山鹊,奕棋六博。三梟四散,主人胜客。”原注:“六博、三梟,皆古局戏名。”
(2). 北齐 税制名。隋书·食货志:“ 河 清 三年定令……垦租皆依贫富为三梟。其赋税常调,则少者直出上户,中者及中户,多者及下户。上梟输远处,中梟输次远,下梟输当州仓。三年一校焉。”
《國語辭典》:永业田(永業田)  拼音:yǒng yè tián
北周、隋、唐时所施行的田制之一。每丁授予桑田若干,种植定量桑、榆、枣,依法课税。因可世代承耕,故称为「永业田」。
《漢語大詞典》:总旗(總旗)
(1). 明 代军队编制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明史·兵志二:“天下既定,度要害地係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
(2). 清 代屯军亦有“百户”、“总旗”等编制名称。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初, 铜仁 、 石峴 苗 地建碉卡,置屯军,每军百名,设百户一,总旗二,每军一名予水田四亩,百户六亩,总旗五亩,皆免租。”
《漢語大詞典》:标营(標營)
(1).指 明 末 李自成 义军部队的编制单位。明史·流寇传·李自成:“分其众,曰标营,领兵百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李自成 率领着中军营和标营将士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后队。”
(2).指 清 代绿营兵的编制名称。清史稿·兵志六:“河道总督标营凡十二营。”
《漢語大詞典》:圈禁
清 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的,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清会典·宗人府·议罪》:“ 觉罗 因罪应发遣 宁古塔 黑龙江 者,永远圈禁。”清史稿·圣祖纪二:“五月己亥,宗人府奏 平郡王 纳尔都 打死无罪属人,折伤手足,请革爵圈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