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堂判  拼音:táng pàn
旧时府县官吏的判决诉讼。
《漢語大詞典》:强断(强斷)
亦作“彊断”。 无理判决。汉书·于定国传:“后太守至,卜筮其故, 于公 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彊断之,咎党在是乎?’”
分類:无理判决
《國語辭典》:审判(審判)  拼音:shěn pàn
1.审讯并加以判断。如:「法官正在审判一桩杀人案件。」、「最后的审判」。
2.书名。捷克作家卡夫卡所写的小说。西元一九二六年出版,叙述主角约瑟夫无故被捕,又无端被释,随即又遭传讯。他为求获判无罪,四处奔走,寻求答案;甚至找上法院画匠特多里,但特氏却告诉他无人曾经真正被宣判无罪。最后,遭穿著制服的陌生人逮捕杀害。此书探讨人的存在问题,存在主义色彩浓厚。
《國語辭典》:败诉(敗訴)  拼音:bài sù
法律上指诉讼失败。如:「这场案子,法官判被告败诉。」
《漢語大詞典》:鞫断(鞫斷)
审理判决。通典·刑七:“有 韦氏 党,密奏请尽诛之,上命鞫断。”
《國語辭典》:宣判  拼音:xuān pàn
法院于言词辩论终结后,宣告对受裁判者的判决。如:「由于罪證不足,法院宣判被告无罪开释。」
《漢語大詞典》:折讼(折訟)
判决诉讼案件。北史·杨椿传:“﹝ 椿 ﹞后为中郎法曹,折讼公正, 孝文 嘉之。”
《漢語大詞典》:狱文(獄文)
判决狱讼的文书。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为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然疾恶泰甚,中伤者多,尤巧为狱文,善史书,所欲诛杀,奏成於手,中主簿亲近史不得闻知。”
《漢語大詞典》:狱牒(獄牒)
刑狱的判决文书。梁书·裴子野传:“俄迁兼廷尉正。时三官通署狱牒, 子野 尝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 子野 从坐免职。”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令注刑止三岁,士人免官。狱牒应死者必降长徒,自此以下莫不减半。”
《漢語大詞典》:断没(斷没)
判决没收归公。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强如您宰相侯王,遭断没属官象牙牀泥金亢。”《元典章·兵部五·违例》:“若有违犯者人呵,将他媳妇孩儿每头匹事产都断没也者。钦此。”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制国用六·市籴之令:“漏税者断没。”
《漢語大詞典》:信谳(信讞)
证据确凿的判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或夏月以盐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则所滴之血入器即凝,虽至亲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 清 林则徐 《严办烟案栽赃人犯片》:“当堂详细供指,使烟犯闻知,无可置喙,然后再向该犯追究鸦片来歷,以成信讞。”
《漢語大詞典》:迢断(迢斷)
犹超断。谓超脱罪行的判决。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一出:“三见鬼,一齐擒住,迢断在 开封 。” 钱南扬 校注:“迢,当是‘超’字之误。言超脱罪行。”
《國語辭典》:庭决(庭決)  拼音:tíng jué
法庭的判决。《北史。卷七六。周罗睺传》:「狱讼庭决,不关吏手,人怀其惠,立碑颂德。」
分類:公堂判决
《漢語大詞典》:宿系(宿繫)
指长期关押不予判决的囚犯。宋史·范正辞传:“御史中丞 刘保勋 奏充臺直,会有言 饶州 多滞讼,选 正辞 知州事,至则宿繫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
《国语辞典》:毙狱(毙狱)  拼音:bì yù
因判决错误所造成的冤狱。《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而郡国毙狱,一岁之中尚过数百,岂朕训导不醇,俾民轻罪,将苛法犹存,为之陷阱乎?」也作「蔽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