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书狱(書獄)
书写狱词。指作案牍文书或作判决词。汉书·张汤传:“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三》:“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
《漢語大詞典》:决滞(決滯)
(1).犹去留。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尧 参乡党以得 舜 , 文王 参己以得 吕尚 ,岂若 殷辛 、 秦政 既得贤人,反决滞於讎,诛杀正直,而进任姦臣之党哉?” 汪继培 笺:“‘决滞’犹言‘去留’。”
(2).指判决积压的案件。新唐书·陆贽传:“视桉籍烦简以稽听断,视囚繫盈虚以稽决滞,视姦盗有无以稽禁御。” 宋 叶适 《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铭》:“ 铅山 脩废决滞,民畏爱过於令,令赖之如己出。”
《國語辭典》:断治(斷治)  拼音:duàn zhì
依犯罪者所应得的惩罚加以处分、治罪。《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既然恁地,宽了崔宁,且与从轻断治。」也作「断理」。
分類:判决处治
《漢語大詞典》:处当(處當)
判决,决断。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时 冀州 有疑狱, 章帝 见问 统 , 统 处当详平,克厌上心。”晋书·顾荣传:“会 赵王 伦 诛 淮南王 允 ,收 允 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 荣 平心处当,多所全宥。”
审择合适的。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三年:“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 胡三省 注:“奏事有不合上意,区处其当而下之也。”
《国语辞典》:天断(天断)  拼音:tiān duàn
公正的判决。《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贾干连连磕头道:『听凭大人天断。』」
分类:公正判决
《漢語大詞典》:成狱(成獄)
(1).指已判决待批准或已判决在执行的刑事案件。 宋 叶适 《中奉大夫太常少卿薛公墓志铭》:“有窃富人婢以逃,其家谓‘主杀吾女’。州县以成狱至,公却之,曰:‘安有杀人而无验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权臣述史:“ 嘉靖 六年,妖贼 李福达 一案,议礼贵人 张 桂 等为政,尽反成狱。”
(2).指刑事案件的定案。《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这人虽是他打死的,只是没有尸亲执命,未可成狱。”
《漢語大詞典》:科决
审理判决。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检责军司军户,盐如有隐漏,并準府县例科决。”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诡怪不羁:“ 曼卿 诡怪不覊,谓主者曰:‘只乞就本厢科决。’”《元典章·刑部一·赎刑》:“犯罪官吏并诸人有罪,年老或篤疾废疾病妨碍科决不任杖责之人,赎罪钱多寡不一,终无通例。”
《國語辭典》:改判  拼音:gǎi pàn
法官或竞赛裁判更改原先所作的判决。如:「由于新事證的出现,洗清被告的冤情,法官改判无罪。」「原已判定安全上垒的球员,对方教练提出抗议,后经重播辅助判决,改判回垒不及遭触杀出局。」
《國語辭典》:断定(斷定)  拼音:duàn dìng
决断性的认定。如:「他们都断定今年会大丰收。」
《國語辭典》:公判  拼音:gōng pàn
1.在公开的法庭审理判决。
2.公众评断判别。
《漢語大詞典》:主断(主斷)
(1).专断;决断。韩非子·内储说上:“ 叔孙 相 鲁 ,贵而主断。”战国策·楚策四:“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於己也。” 隋 王通 中说·立命:“故不学春秋,无以主断。”
(2).负责判决。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后有贤明有司主断者, 述 儿奉酬白金三百两。”
《国语辞典》:问成(问成)  拼音:wèn chéng
判决、定案。《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四出》:「你哥哥不听人说话,娶了这个妇女,不知做了不良事济,你哥哥把它杀了。如今官司拿去问成,关在大牢里。」也作「问断」。
分类:判决定案
《漢語大詞典》:真决(真決)
亦作“ 真决 ”。 正式判决或处决。宋史·高宗纪八:“甲寅,以 天圣 绍兴 真决贜吏指挥,班示诸路。”《宋史·理宗纪二》:“ 艺祖 ( 宋太祖 )治贜吏,杖杀朝堂, 孝宗 真决刺面。”《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讨方贼》:“己巳,前知 睦州 张徽言 特贷命免真决,刺面长流 万安军 ,以盗发所临失职故也。”
《漢語大詞典》:曲断(曲斷)
(1).谓由下层决断公事。曲,乡曲。《商君书·靳令》:“行治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十里断者强,宿治者削。”
(2).枉法判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法曹曲断,府司科罪。”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二》:“至於官徇私而曲断,吏受賕而寝阁……其害又难以枚举也。”《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九十回:“他枉刀杀了我们,你怎么替他们曲断?”
《國語辭典》:花判  拼音:huā pàn
旧时官员用滑稽辞语所写成的判词,称为「花判」。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你可甚端冕临三辅,调弦理万民,刬的点检他这姻缘簿,花判他这有情人,姑姑好出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