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创作(創作)  拼音:chuàng zuò
1.创建制作。《墨子。所染》:「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2.特指不事模仿、出于己意的创造。多指文学、艺术等作品的创造而言。
《漢語大詞典》:创作冲动(創作衝動)
即艺术冲动。指文学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或某件事情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欲望。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我何尝有什么白刃在前,烈火在后,还是钉住书桌,非写不可的‘创作冲动’。”
《漢語大詞典》:创作方法(創作方法)
指文学艺术家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遵循和运用的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漢語大詞典》:创作家(創作家)
指从事创作文艺作品的人。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做做诗或戏曲小说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时候所谓文人,此刻所谓创作家。” 朱自清 《选诗杂记》:“有一晚,谈起新诗之盛,觉得该有人出来选汰一下,印一本诗选,作一般年轻创作家的榜样。”
《國語辭典》:制作  拼音:zhì zuò
制造、制定。《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
《國語辭典》:制作(製作)  拼音:zhì zuò
将原料或粗制品做成器物或精制品。也作「制造」。
《國語辭典》:写作(寫作)  拼音:xiě zuò
撰述,创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一手好手艺,又会写作,又会刺绣。」
《國語辭典》:创造(創造)  拼音:chuàng zào
1.发明或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宋书。卷一八。礼志五》:「指南车,……至于秦、汉,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创造。」
2.建造。《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全不思量祖宗创造基业时,真不是容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初创造时,实费了一千二三百金之数,今也论不得了。」
《國語辭典》:口业(口業)  拼音:kǒu yè
1.佛教用语。指会造成未来苦乐果报的言语行为。宋。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结习口业,妄言绮语,论说古今、是非、成败。」
2.唐宋时称文学的创作为「口业」。宋。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3.赖以维生的产业。《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纪一》:「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给以荒田,永为口业。」
《漢語大詞典》:撰造
(1).创作;编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昭代綦隆,鉅儒辈出;诸所撰造,比迹 黄虞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 西晋 时佛教译书不过千卷,佛徒还没有撰造专门目录。”
(2).臆造;捏造。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臭’者,气之总名,从‘自’从‘犬’……从‘犬’者,谓犬能寻臭而知其路,后人依违撰造,遂从‘自’下作‘死’,实非稽古之制也。”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至是既讼寃於朝,又撰造 君謨 《乞不立厚陵为皇子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六:“‘沮溺’或自是姓名未可知; 楚狂 姓 陆 名 通 ,或出后人撰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此多是其家门生故吏一党之人,撰造出来,以掩其生平过恶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 訥 死二日,豁然竟甦,悉述所遇,谓 诚 不死。母以为撰造之诬,反詬駡之。” 何垠 注:“撰造,谓疑其捏造也。”
《漢語大詞典》:营构(營構,營搆)
亦作“ 营搆 ”。
(1).犹建造。《魏书·逸士传·李谧》:“夫明堂者,盖所以告月朔、布时令、宗 文王 、祀五帝者也。然营构之范,自当因宜创制耳。” 宋 范仲淹 《上枢密尚书书》:“兵聚城中,无舍可泊,人马暴露,时苦寒凛,库緡空虚,不议营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玉湾 谓余:‘ 海口 有 石城 妙高 ,相近有别墅,已买山欲营构为胜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二》:“出洋以来,所见各口礮臺不下十餘处,邇来营搆日精,往往不惜工费,甚至有以铁造臺者。”
(2).犹勾引。 明 王錂《寻亲记·惩恶》:“想是要营搆他妻子,故下这般毒手。”
(3).构思;创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都京诸赋:“若如此言,则古人极意营构,止作得广事类赋《类林新咏》《兔园册子》而已。”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有人身所作之史,有人心所构之史,而今日人心之营构,即为他日人身之所作。”
《國語辭典》:编写(編寫)  拼音:biān xiě
蒐集资料加以整理或创作。如:「他自行编写讲义,以辅助教学。」
《漢語大詞典》:篇制(篇製)
犹创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江 左篇製,溺乎玄风。”
分類:创作
《國語辭典》:白雪  拼音:bái xuě
1.白色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2.形容人肌肤洁白细致。东周战国。宋玉 神女赋:「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3.道家炼丹之术,常称水银为「白雪」。《西游记》第一七回:「讲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4.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漢語大詞典》:作者
指工匠、役夫。韩非子·解老:“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史记·平準书:“当是时, 汉 通 西南夷 道,作者数万人。”隋书·杨素传:“寻令 素 监 仁寿宫 , 素 遂夷山堙谷,督役严急,作者多死。”
《國語辭典》:机杼(機杼)  拼音:jī zhù
1.杼,纺织的工具。机杼指织布机。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唐。李白〈赠范金卿〉诗二首之二:「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2.纺织。《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3.比喻创作诗文的巧思、结构。《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4.胸臆,心中的意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覈。机杼既薄,无以测量。」《清史稿。卷一三六。兵志七》:「汽炉船身,皆考究图说,自出机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