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磨砻(磨礱)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垄”。
(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唐 黄滔 《书怀寄友人》诗:“此生如孤灯,素心挑易尽,不及如顽石,非与磨礱近。” 清 钱谦益 《保砚斋记》:“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贞焉。”参见“ 磨礱砥礪 ”。
(2).磨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礱。”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赵州 石桥甚工,磨壠密致,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黄庭坚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磨礲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 愚山 适将往南山购石,见墓道间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赠朝鲜同志》诗:“江山锦绣三千里,寳剑磨礱十万横。”
(3).磨练;切磋。 唐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磨礱老益智,吟咏閒弥精。” 宋 陆游 《示友》诗:“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日以师道磨礲学者,昼夜辨析,谆谆不懈。”
(4).折磨。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数载飘零似转蓬,为恩情多少磨礱。”
《國語辭典》:磨砻砥砺(磨礱砥礪)  拼音:mó lóng dǐ lì
砻,磨。砥砺,磨刀石。磨砻砥砺喻指严加磨练。汉。枚乘 上书谏吴王:「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明史。卷一六四。范济传》:「择民间子弟性行端谨者为生徒,……磨砻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举而用之,以任天下国家事无难矣。」
《漢語大詞典》:磨切
(1).切磋;探讨。 唐 韩愈 《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絶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僕何幸乃得吾子!”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濂 非能诗者,自 汉 魏 以至於今诸家之什,不可谓不攻习也;荐绅先生之前,亦不可谓不磨切也。”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一时知名之士,如 吴襄 、 冯咏 ……府君皆以诗文与相磨切。”
(2).规谏;游说。 唐 杜牧 《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匡拂时病,磨切贵近,罔有顾虑,知无不为。” 明 方孝孺 《崔寔》:“及观 战国 之际,天下之士,皆弃道德仁义而不脩,以口舌磨切世主,而覬势窃柄,大者亡人之国,小者自杀其身。”
《國語辭典》:刮摩  拼音:guā mó
1.摩琢器物,使之平滑。《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
2.涤除、除去。唐。韩愈〈曹成王碑〉:「痛刮摩豪习,委己于学。」
3.切磋、研讨。《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吴师道传》:「乃幡然有志于为己之学,刮摩淬砺,日长月益。」
《漢語大詞典》:磋切
(1).犹切磋。比喻互相研讨。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磋切之至言为騃拙,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明 李东阳 《重建成都府学记》:“其间凡閲歷若干代,造就若干人,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
(2).摩擦。 唐 李绅 《悲善才》:“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磋切。”
《漢語大詞典》:砻斲(礱斲)
亦作“ 礱斵 ”。
(1).磨和砍削。亦指磨和砍削的技能。比喻处世为人之道。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礱斲之器。” 唐 刘禹锡 《犹子蔚适越戒》:“汝之始成人,犹器之作朴,是宜力学为礱斵,亲贤为青黄,睦僚友为瑶金……在勤而行之尔。”
(2).琢磨;切磋。 唐 孟郊 韩愈 《纳凉联句》:“殷勤相劝勉,左右加礱斲。”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蒙 《〈述书赋〉语例字格》:“礲斲:错综雕文,方申巧妙。”一本作“ 礱 ”。
《漢語大詞典》:切切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广雅·释训:“切切,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漢語大詞典》:相摩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
(1).互相摩擦。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声动彻天。”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苏轼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一节:“夫羣治之进,非一人所能为也,相摩而迁善,相引而弥长。”
《國語辭典》:丽泽(麗澤)  拼音:lì zé
1.两个相连的沼泽。《易经。兑卦。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后比喻朋友互相切磋。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吟伴皆鲍谢,丽泽拟王贡。」
2.比喻惠泽。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浃丽泽于百灵,蔼英生于亿载。」
《國語辭典》:文会(文會)  拼音:wén huì
文士观摩切磋诗文的集会。《旧唐书。卷六二。杨恭仁传》:「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漢語大詞典》:切直
切磋相正。尔雅·释训:“丁丁嚶嚶,相切直也。” 郭璞 注:“朋友切磋相正。” 汉 徐干 中论·贵验:“言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於善道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策秀才文》之三:“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恳切率直。史记·田叔列传:“切直廉平, 赵王 贤之。”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 明 刘基 《〈犁眉公集〉序》:“其志忠,故其辞感激而切直。”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崔駰 在 东汉 和帝 时为大将军 窦宪 的主簿,由于切直,为 宪 所疏远,使出为 乐浪郡 的 长岑 县令。”
《漢語大詞典》:独学(獨學)
谓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颖达 疏:“谓独自习学而无朋友,言有所疑无可諮问,则学识孤偏鄙陋,寡有所闻也。”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述怀》诗:“孤陋乏多闻,独学少击叩。”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称独学陋,贵不远復。”
《漢語大詞典》:切磨
切磋相正。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磨……凡所对遇异於常者,则欲赋诗。”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非徒援之於贫贱之中,乃与切磨议论共为不朽之计。”
摩擦;摩搓。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今又但取刀、剑,恒铜鉤之属,切磨以嚮日,亦得火焉。”
《國語辭典》: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古代楚国郢都的巧匠。相传他能将人鼻端如蝇翼般的白粉用斧头削去,而丝毫不损伤鼻子。典出《庄子。徐无鬼》。后借指文章老手或技艺熟练者。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诗:「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漢語大詞典》:切劘
切磨;切磋相正。 宋 王安石 《与王深父书》之一:“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传:“ 叔英 与 孝孺 友善,以道义相切劘。”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道杂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义,因之而衰矣。”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但以主义相切劘,则举凡营私垄断之言,悉无自而入。”
磨擦。 汉 扬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晋 范望 注:“劘谓切劘。” 唐 刘禹锡 《砥石赋》:“沃之草腴,杂以乌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國語辭典》:切责(切責)  拼音:qiè zé
严厉责备。《汉书。卷四四。淮南厉王刘长传》:「数上书不逊顺,文帝重自切责之。」《后汉书。卷五七。李云传》:「诏切责蕃、秉,免归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