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辨白  拼音:biàn bái
说明事情的误会过程来消除已受的冤枉。如:「他的冤枉已经辨白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慧澄道:『是一个少年官人,因仇家诬枉,失了官职,只求一情,即到吏部辨白是非,求得复职,情愿送此珠子。』」也作「辩白」。
《國語辭典》:鉴别(鑑別)  拼音:jiàn bié
审察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如:「鉴别书画」。
《漢語大詞典》:辨物
(1).分辨事物的种类,辨别事物的情况。《易·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孔颖达 疏:“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间杂也。” 高亨 注:“君子观此卦象及卦名,从而运用其明察,分析事物之种类,辨别事物之情况。”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 嘉 道 之际,学者承 乾隆 季年之流风,袭为一种破碎之学,辨物析名,梳文櫛字,刺经典一二字解説,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
(2).将货物分门别类。周礼·地官·司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 孙诒让 正义:“﹝辨物﹞盖别异众物,使以类相从。”
治理万物。荀子·礼论:“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
《漢語大詞典》:嗅香
臭与香。 宋 梅尧臣 《咏怀》之一:“以鼻识酸咸,以舌闻齅香,各各反尔用,安得无悲伤。”亦指辨别香臭,分辨气味。古尊宿语录卷四:“在鼻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國語辭典》:辨认(辨認)  拼音:biàn rèn
分别、认清楚。如:「辨认失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四。神宗元丰六年》:「按阅之际,其间或令家丁及以别都保人冒名代试,亦无由辨认。」
《國語辭典》:迷头(迷頭)  拼音:mí tóu
糊涂。《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太太听了,好不欢喜,那知他这个头,磕的一点儿不迷头。」
《漢語大詞典》:晰理
分辨事理。 清 方宗诚 《〈古文简要〉序》:“文之事本一,而其用三:曰晰理,曰纪事,曰抒情。”
《国语辞典》:辨处(辨处)  拼音:biàn chù
分辨的理由。《西游记》第一九回:「行者笑道:『这个呆子!我就打了大门,还有个辨处。像你强占人家女子,又没个三媒六證,又无些茶红酒礼,该问个真犯斩罪哩!』」
分类:分辨理由
《漢語大詞典》:极辨(極辨)
(1).分辨得很清楚;明辨。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余每见 朱公 极辨於毫釐之微,尤激切而殷勤,未尝不为之叹息也。” 清 熙祚 《〈日闻录〉跋》:“末篇极辨佛氏之欺诞,博而能精,尤足徵学识。”
(2).非常明察。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方今天下,当五阳之会,处极辨之朝。”
《漢語大詞典》:天知道
表示难以理解或无法分辨。 闻一多 《死水·大鼓师》诗:“若要问到咱们自己的歌,天知道,我真说不出的心慌!”
分類:理解分辨
《國語辭典》:音高  拼音:yīn gāo
声音频率的高低程度。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的颤动次数或音波次数而决定。音波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反之则低。此种振动数称为「频率」,故也称为「音频」。
《漢語大詞典》:辩别(辯别)
分辨区别。辩,通“ 辨 ”。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其甚伪者,宰相輒能辩别之。”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是和非须辩别。”
分類:分辨区别
《漢語大詞典》:分晰
(1).分辨清楚。红楼梦第七八回:“ 王夫人 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一想,便命人去请了 寳釵 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他的疑心。”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寄信冥府》:“按此文未甚分晰。两石栏,不知为一为二,五土殿,亦未详在何处也。”
(2).清楚;清晰。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发明天人,依附经论,浑融包孕,条理分晰者,为第三集。” 黄远庸 《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厘,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定详明。”
(3).犹分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其重大理由有六,皆得完全解决,请分晰陈之。”
《國語辭典》:剖别(剖別)  拼音:pǒu bié
剖析辨别。如:「剖别案情。」也作「剖辨」。
分類:剖析分辨
《国语辞典》:看不出  拼音:kàn bù chū
1.分辨不出来。《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变了几种字体,做得一毫看不出是假的。」
2.意想不到。如:「看不出他这人倒很有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