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分班  拼音:fēn bān
1.分成行列。《西游记》第八回:「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
2.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班级以利教学,分班标准多元,如依学科类别、兴趣、性向或能力等。
《国语辞典》:能力分班  拼音:néng lì fēn bān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就、智商与性向测验的结果,将能力相近的学生编为一班,进行教学。如:「国中的能力分班实施多年,各方评价不一。」
《国语辞典》:分班序齿(分班序齿)  拼音:fēn bān xù chǐ
齿,年龄。分班序齿指依年龄长幼而分位次。《西游记》第二回:「那在洞众猴,都一齐簇拥同入,分班序齿,礼拜猴王。」
《国语辞典》:常态分班(常态分班)  拼音:cháng tài fēn bān
不按学生能力高低区分,而采用混合编班的制度,班内学生能力呈常态分配,班与班之间程度相当。
《國語辭典》:分曹  拼音:fēn cáo
1.分部办事。如汉成帝置尚书四人为四曹,世祖分为六曹。唐。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2.分辈。《楚辞。宋玉。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國語辭典》:分司  拼音:fēn sī
1.职官名。唐时分设在东都洛阳的中央官员。如在东都掌理东都台的御史台侍御史,称为「分司御史」。
2.分别司理其事。南朝齐。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成,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
《國語辭典》:朝班  拼音:cháo bān
古代官员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也作「朝列」、「朝位」。
《國語辭典》:轮班(輪班)  拼音:lún bān
轮流值班任事。《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至道元年,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亲查阅》:「刑书每夜轮班直宿,火夫每夜绕狱巡更,不许怠误,违者重究。」
《國語辭典》:年班  拼音:nián bān
清代蒙古王公每年分班入京师朝觐之称。《清史稿。卷二三。德宗本纪一》:「甲辰,诏明年应来京祝嘏蒙古与内札萨克王、公、台吉等,除有年班外,俱止来京。」清。徐珂《清稗类钞。恩遇类。福字备赏》:「蒙古藩王缔姻天室,岁时趋直内廷及年班来觐在御前行走者,皆以得先赐为荣。」
《國語辭典》:会哨(會哨)  拼音:huì shào
相邻的派出所、分驻所、分局,各派出巡逻警力,于双方预先约定的时日,到达辖区某一邻接的地点见面,互相交换辖内治安的状况与情报,以消灭治安死角。
《国语辞典》:后段班(后段班)  拼音:hòu duàn bān
分班的方式之一。为非常态分班中,成绩后段学生所集中的班级。如:「为求教育正常化,必要打破前段班、后段班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