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离析(離析)  拼音:lí xī
分离、散开。《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明史。卷一七八。列传。韩雍》:「两广盗复起,佥事陶鲁言:『两广地势错互,当如臂指相使,不可离析。』」
《國語辭典》:分剖  拼音:fēn pǒu
表白,说清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如今已见在我房中了,清浊难分,万一声张,被他一口咬定,从何分剖。」也作「分劈」。
《漢語大詞典》:开析(開析)
(1).劈开。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毛 传:“维斧可以开析之。”
(2).得到启发和解悟。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其诱人也,恂恂焉,怡怡焉,能使蒙惑开析,伪戾优顺,逸惰勤信。”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其与人也,温良善诱,仁恕多容,俾夫顽蔽开析,愎鷙扰从。”
(3).分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既而上顾问之, 晦叔 方为之开析可否,语简而当。”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自非守臣开析利害,达於圣聪,而陛下惻然主张,特发圣训,厥弊无由可革。”
《國語辭典》:化分  拼音:huà fēn
分散、分解。《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人各自安,化分为百室,道散而无垠,故推归之至微。」
分類:分解分析
《漢語大詞典》:披析
分析。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 唐 代有条件取证原本,披析文义。”
《漢語大詞典》:区析(區析)
分析。 刘师培 文说:“观 司马 《凡将》、 子云 《训纂》,详徵字义,旁及物名,分别部居,区析昭明。”
分類:分析
《漢語大詞典》:判析
辨析;分析。 唐 柳宗元 《梦归赋》:“胶余衷之莫能捨兮,虽判析而不悟。”
分類:辨析分析
《漢語大詞典》:割析
分析;剖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固宜正义而绳理,昭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隋书·经籍志序:“﹝《七録》﹞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
分類:分析剖析
《國語辭典》:剖解  拼音:pǒu jiě
剖析分解。如:「那件事经他剖解后,反倒更清晰明朗。」《清史稿。卷四七七。循吏列传二。叶新列传》:「朝命两江总督委官就谳,新为一一剖解得白,所全活二百馀人。」
分類:分析
《國語辭典》:思惟  拼音:sī wéi
1.思量。《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卷一○。魏书。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也作「思维」。
2.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也作「思维」。
《國語辭典》:解释(解釋)  拼音:jiě shì
1.分析阐明。《后汉书。卷三六。陈元传》:「采孔子拜下之义,卒渊圣独见之旨,分明白黑,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
2.说明某事的原因、理由。《三国演义》第四○回:「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红楼梦》第八回:「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处,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
3.消除。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母听如此说,便赶著问:『这有什么佛法解释没有?』马道婆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
《國語辭典》:六书(六書)  拼音:liù shū
1.为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称为「六体」。
2.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也称为「六体」。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國語辭典》:剖析  拼音:pǒu xī
分析、辨解。《喻世明言。卷一四。陈希夷四辞朝命》:「陈抟与之剖析微理,因见其颜如红玉,亦问以导养之方。」《明史。卷二一五。刘奋庸列传》:「梦桂、文皆拱门生。梦桂极诋奋庸,文则盛称颂拱,又尽举大野奏中语代拱剖析,士论非之。」
《國語辭典》:辨论(辨論)  拼音:biàn lùn
针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者当面以言辞相互论争。《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却说申子平正与黄龙子辨论,忽听背后有人喊道:『申先生,你错了。』」
《國語辭典》:辨析  拼音:biàn xī
明辨、分析。如:「他的辨析能力强,表达能力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