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分辨是非  拼音:fēn biàn shì fēi
辨别分明是非。如:「作人要能分辨是非,不可混淆黑白。」
《国语辞典》:磊磊落落  拼音:lěi lěi luò luò
1.分明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天气昏暗了,那几百树梅花上都悬了羊角灯,磊磊落落,点将起来,就如千点明珠。」
2.形容胸怀坦荡,心地光明。《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幸亏孔君明生有强性,乃是个磊磊落落想做事业的人。」也作「礌礌落落」。
《国语辞典》:泾渭不分(泾渭不分)  拼音:jīng wèi bù fēn
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后以泾渭不分比喻是非好坏混杂不明。唐。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薰莸无辨,泾渭不分。」《清史稿。卷二四四。李森先传》:「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泾渭不分,则君子气沮,宵小竞进。」
《国语辞典》:条理不清(条理不清)  拼音:tiáo lǐ bù qīng
脉络、层次不分明。如:「说话如果条理不清,怎能让人听懂呢?」
《国语辞典》:瓯绣(瓯绣)  拼音:ōu xiù
浙江温州一带所出产的刺绣。以构图精练、纹理分明、色彩光亮为特色。
《国语辞典》:班班可考  拼音:bān bān kě kǎo
班班,分明、显著的样子。「班班可考」指事迹或事情的原委分明显著,可以考查。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二七。跋尾一七。唐吏部尚书杨仲昌碑》:「唐世士人谱牒,犹班班可考。」宋。陈亮〈与韩无&f0bc1_.png;尚书〉:「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也作「班班可稽」。
《国语辞典》:斑斑可考  拼音:bān bān kě kǎo
指事迹或事情的原委分明显著,可以考查。明。宋濂〈题越士饯行卷后〉:「如此者不一而足,见诸传记,盖斑斑可考也。」清。杭世骏《石经考异。卷下。宋开封石经》:「顾唐石经在西安府学者,斑斑可考,而宋竟无片石传于人间。」也作「班班可考」。
《漢語大詞典》:浑浑沌沌(渾渾沌沌)
(1).旧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吕氏春秋·大乐:“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则成章,浑浑沌沌。”
(2).混杂、不分明貌。孙子·势:“纷纷紜紜,鬪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这绝对的东西,就是所谓‘道’,所谓‘一’。一切都笼罩在里面,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浑浑沌沌,各任自然。” 宋家玲 等《神秒的古道》:“那风,挟持着砾石、沙土,把地面搅得浑浑沌沌,似 黄河 决口,翻着巨浪。”
(3).糊涂无知貌。庄子·在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郭象 注:“浑沌无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终身不离其本。” 田汉 《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第三场:“在 湖南 念书的时候,我还是浑浑沌沌的,不太晓得事情。”
(4).形容迷糊,不清醒。 欧阳山 《苦斗》五八:“她才浑浑沌沌地睡过去了。”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还有人什么也没带去,什么也没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路,度过了空虚的一生。”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国语辞典》:白黑分明  拼音:bái hēi fēn míng
是非善恶分明。也作「黑白分明」。
《漢語大詞典》:壁垒森严(壁壘森嚴)
(1).防御工事坚固;戒备严密。如:尽管敌营壁垒森严,我小分队仍能出入自如。
(2).比喻界限极其分明。
《漢語大詞典》:砥廉峻隅
经过磨砺,使棱角更加分明。 明 唐顺之 《方砚铭》:“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于顽也。”
《漢語大詞典》:瞋盼
不分明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乎周览泛观,瞋盼轧沕。”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皆不可分貌。”
《漢語大詞典》:倾向性(傾向性)
(1).文学艺术名词。指文学家、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社会思想和对现实生活的爱憎情绪。
(2).泛指对某方面的爱憎倾向。如:他的讲话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还能听不出来?
《国语辞典》:浓眉大眼(浓眉大眼)  拼音:nóng méi dà yǎn
1.密而黑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人的眉目分明,带有英气。《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2.形容人的长相粗犷豪放。如:「接待我们的向导浓眉大眼,身材非常魁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