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93,分1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骨出似飞龙
韩侯出井陉
红杏出墙
三人出眢井
远公不出
甲兵百万出胸中
鱼感姜出
昆明出劫
刘牢出外甥
鱼出听曲
灵王出髭
甄后出拜
六出
龙逢板出
掩鼻出东山
典故
骨出似飞龙


《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三·读曲歌八十九首〉
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例句

心摇如舞鹤,骨出似飞龙。 李贺 恼公

典故
韩侯出井陉

相关人物
萧何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6~
韩信使人閒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閒道蓖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典故
红杏出墙


《全宋词》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叩柴扉九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典故
三人出眢井
 
后主入井
 
荒宫馀辱井
 
龙沉古井

相关人物
陈叔宝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后主〉~308~
庚午,贺若弼攻陷南徐州。辛未,韩擒又陷南豫州。隋军南北道并进。辛巳,贺若弼进军钟山,顿白土冈之东南,众军败绩。弼乘胜进军宫城,烧北掖门。是时,韩擒率众自新林至石子冈,镇东大将军任忠出降擒,仍引擒经朱雀航趣宫城,自南掖门入。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书仆射袁宪、后閤舍人夏侯公韵侍侧。宪劝端坐殿上,正色以待之。后主曰:「锋刃之下,未可及当,吾自有计。」乃逃于井。二人苦谏不从,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沈后居处如常。太子深年十五,闭閤而坐,舍人孔伯鱼侍焉。戍士叩閤而入,深安坐劳之曰:「戎旅在涂,不至劳也。」既而军人窥井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
典故 
虎溪僧
 
三笑
 
勿过虎溪
 
虎溪相送
 
虎溪远
 
过虎溪
 
远公不出
 
长隔虎溪

相关人物
陶潜
 
僧慧远


《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
时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
《庐山记》卷一〈叙山北〉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山,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此。

简释

虎溪相送:咏僧人。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应稀。”


例句

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 刘沧 与重幽上人话旧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孟浩然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溪边。 崔涂 东林愿禅师院

更寻同社侣,应得虎溪边。 崔涂 送僧归江东

游吴累夏讲,还与虎溪同。 张蠙 赠可伦上人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李白 别东林寺僧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禅床久卧虎溪水,兰若初开凤城里。 韩翃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典故 
甲兵百万出胸中
 
胸中兵甲
 
蟠胸兵甲

相关人物
范雍
 
范仲淹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9~
朱子《三朝名臣录》七引《名臣传》云:「仲淹领延安,养兵畜锐,夏人闻之,相戒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雍也。」
典故
姜诗跃鲤
 
江鱼入馔
 
鱼感姜出

相关人物
姜诗


《东观汉记》卷十〈姜诗传〉
姜诗,字士游。广东洛人也。适值年荒,与妇佣作养母。贼经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曰行学。岁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舍侧,味如江水,日生鲤一双。

例句

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李商隐 过姚孝子庐偶书

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李瀚 蒙求

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典故  
劫未成灰
 
劫沙
  
劫火烧
  
劫灰池
 
劫石成灰
 
寒灰劫尽
 
昆明事
 
昆明出劫
 
昆明劫
   
昆池劫墨
 
昆池劫灰
 
昆池灰
  
池辨烧灰
  
灰劫昆明
 
胡僧识
 
辨沈灰
 
黑土成灰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搜神记》卷十三~98~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也。」乃知朔言有旨。

简释

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唐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例句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朱庆馀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李频 书怀

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 李频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 海棕行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郑愔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典故
刘牢出外甥
 
貌似牢之
  
酷似仰牢之

相关人物
何无忌
 
刘牢之
 
刘裕(宋武帝)


《晋书》卷八十五《何无忌传》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桓玄。……初,刘裕尝为刘牢之参军,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初,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也,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之众,势必无成,愿不以为虑。」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摴蒱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例句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刘长卿 送秦侍御外甥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秦侍御与大夫有旧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

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顾己文章非酷似,敢将幽劣俟洪炉。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卢纶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 许浑 余谢病东归王秀才见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牢之坐被青云逼,祗问君能酷似无。 赵嘏 赠薛勋下第

典故
弦奏跃鱼
  
鱼出听曲
 
鱼吹燕蹴
 
鱼跃闻曲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52~
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螾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闇,河水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东汉·高诱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鱼喜音,出头于水而听之。」
《荀子·劝学篇》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例句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 李凭箜篌引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杜甫 城西陂泛舟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窃效泉鱼跃,因闻郢曲妍。 独孤及 和张大夫秋日有怀呈院中诸公

舞盘回雪动,弦奏跃鱼随。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

典故
灵王出髭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脩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

例句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 李瀚 蒙求

典故
刘桢平视
 
甄后出拜

相关人物
刘桢(字公干)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附《刘桢传》
「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为诸公子所亲爱。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

例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 李瀚 蒙求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 李瀚 蒙求

典故

《艺文类聚》卷二〈天部下·雪〉~23~
《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雪云曰同云。
《宋书》卷二十九〈符瑞志下〉~873~
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史臣按诗云:「先集为霰。」韩诗曰:「霰,英也。」花叶谓之英。离骚云:「秋菊之落英。」左思云「落英飘飖」是也。然则霰为花雪矣。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典故
龙逢板出

相关人物
关龙逢


《韩诗外传》卷四、第二章
桀为酒池,足以铉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为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也。今君用财若无尽,用人恐不能死,不革,天祸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因囚拘之,君子闻之曰:「天之命矣夫。」

例句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李瀚 蒙求

典故
吟残拥鼻
 
掩鼻咏
   
拥鼻哦诗
 
拥鼻雒阳生
 
书生咏
 
洛下书生咏
 
洛下咏
 
洛生吟
   
谢安洛生咏
 
掩鼻出东山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69~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桓温止新亭,大陈兵卫,呼安及坦之,欲于坐害之。王入失措,倒执手版,汗流沾衣。安神姿举动,不异于常。举目历温左右卫士,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有壁间著阿堵辈?』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于是矜庄之心顿尽。命部左右,促燕行觞,笑语移日。」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45~
「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南朝梁·刘孝标注:「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敩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简释

洛生咏:美称他人吟咏诵读。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例句

方同洛下书生咏,又见军前大将旗。 刘禹锡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刘长卿 寄万州崔使君

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唐彦谦 春阴

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杜牧 折菊

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雕槃分篸何由得,空作西州拥鼻吟。 胡宿 忆荐福寺牡丹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韩偓 拥鼻

拥鼻绕廊吟看雨,不知遗却竹皮冠。 韩偓 清兴

褰裳拥鼻正吟诗,日午墙头独见时。 韩偓 见花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韩偓

《漢語大詞典》:虎溪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 东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维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头。”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 香炉 日照,秀色氤氲; 芙蓉 縹緲, 虎溪 旧约难寻, 莲社 从谁讨。”
《漢語大詞典》:小范老子
宋 时 西夏 人对 范仲淹 的尊称。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臣自到边上,其熟户蕃部皆呼臣为龙图老子,至於贼界,亦传而呼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 大范老子 、 小范老子 ,盖尊之以为父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军中有范西贼破胆》:“贼闻之曰:‘无以 延州 为意,今 小范老子 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 大范老子 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 大范 谓 雍 也。”
《漢語大詞典》:劫尘(劫塵)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烬。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烧剩的灰烬。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将毁坏时,劫火出现,烧毁一切,世界都成灰烬。唐。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诗:「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2.战争烧杀后,残存的东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见“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辅黄图·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东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唐 章孝标 《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一:“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分類:兵火毁坏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
《國語辭典》:酷似  拼音:kù sì
极似、极像。《晋书。卷八五。何无忌传》:「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唐。白行简《李娃传》:「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分類:酷似
《國語辭典》:老鱼跳波(老魚跳波)  拼音:lǎo yú tiào bō
鱼随乐声跳跃。比喻音律精妙。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國語辭典》:六出  拼音:liù chū
1.雪花。因雪似花瓣分为六片,故称为「六出」。南朝陈。徐陵 绖騝诗:「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唐。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也称为「六出花」。
2.花瓣。因花生六瓣,故称为「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八。广动植》:「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
3.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中一条则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唐。贾公彦。疏:「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
《國語辭典》:七出  拼音:qī chū
旧时七种休妻的条件。一为无子,二为淫佚,三为不事舅姑,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國語辭典》:拥鼻(擁鼻)  拼音:yǒng bí
掩鼻。唐。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五代十国蜀。顾夐 更漏子。旧欢娱词:「旧欢娱,新怅望,拥鼻含嚬楼上。」
分類:后蜀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漢語大詞典》:洛生咏(洛生詠)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
《漢語大詞典》:谢安吟(謝安吟)
一种音色重浊的吟咏。语本世说新语·雅量:“﹝ 桓温 ﹞欲诛 谢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 之寛容,愈表於貌,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斅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唐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谁敢强登 徐稚 榻,自怜还学 谢安 吟。”参见“ 洛生咏 ”。
《漢語大詞典》:洛生咏(洛生詠)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