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赤棒  拼音:chì bàng
古代贵官出行时前导仪仗之一。《北齐书。卷一二。武成十二王传。琅邪王俨传》:「遣中贵骤马趣仗,不得入,自言奉敕,赤棒应声碎其鞍,马惊人坠。」唐。徐铉 贺殷游二舍人入翰林江给事拜中丞诗:「青绫对覆蓬壶晚,赤棒前驱道路开。」
《漢語大詞典》:行衙
大吏出行在外的办公处所。 宋 善琦 《跋尚用之诗》:“越二日诣城,谢公於行衙。”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又几日回,上皇已在发运司行衙矣。”
《國語辭典》:演出  拼音:yǎn chū
表演以供大众观赏。如:「星期五我们话剧社在大礼堂演出,恳请莅临观赏。」
《漢語大詞典》:鸣跸(鳴蹕)
谓古代帝王出行时扈从喝道开路。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龙楼问寝,欣西宫鸣蹕之还。”
《國語辭典》:赞拜(贊拜)  拼音:zàn bài
臣下朝拜君主,赞礼者在旁唱礼。《后汉书。卷四七。梁慬传》:「身长八尺五寸,善为威容,赞拜殿中,音动左右。」
《漢語大詞典》:旌戟
(1).旌旗与棨戟。用作官员出行的仪仗。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旌戟儼成行,鸡人传发煦。” 唐 姚合 《送裴大夫赴亳州》诗:“寒日严旌戟,晴风出管弦。”
(2).借指贵官。 唐 杜牧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诗:“今君拜旌戟,凛凛近霜臺。”参见“ 旌棨 ”。
《漢語大詞典》:旌棨
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官闕,载笔陪旌棨。”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续汉书》:“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皆带剑棨戟为前行。” 唐 李德裕 《与姚谏议郃书》之二:“自料此生无由再望旌棨,临纸涕恋,不胜远诚。”旧唐书·刘子玄传:“驰骤於风尘之内,出入於旌棨之间。”参见“ 旌戟 ”。
《國語辭典》:文旌  拼音:wén jīng
有文彩的旌旗,是古代贵族、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后用为对文人出行的敬辞。明。何景明 过书院诗二首之一:「书院新开日,文旌暂过时。」
《漢語大詞典》:行备(行備)
出行的准备。晋书·礼志中:“ 泰始 二年八月,詔曰:‘思慕烦毒,欲诣陵瞻侍,以尽哀愤。主者具行备。’”
具备高尚的德行。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内能正己,外能正人,内外行备,孝道乃生。”
《国语辞典》:随銮(随銮)  拼音:suí luán
随从君主出行。唐。李贺〈马〉诗二三首之二二:「汗血到王家,随銮撼玉珂。」
《漢語大詞典》:行具
出行的用具。战国策·魏策一:“臣急使 燕 赵 ,急约车为行具。” 唐 袁郊 《红线》:“乃入闺房,饰其行具。”
具备高尚的德行。三国志·魏志·傅嘏传:“行具则谓之贤,道修则谓之能。”
《國語辭典》:头踏(頭踏)  拼音:tóu tà
旧时官员出巡时前导的仪仗队。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走去衙门自告咱,问官人借对头踏乱交加。」《西游记》第一二回:「行勾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著宰相萧瑀散朝而回,众头踏喝开街道。」也作「头搭」、「头答」、「头达」。
《漢語大詞典》:坐马(坐馬)
(1).供骑坐的马匹。《水浒传》第五七回:“二停多好马,牵上山去餵养,作坐马。”红楼梦第四八回:“ 薛蟠 自骑一匹家内养的铁青大走骡,外备一匹坐马。”
(2).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坐马:“今外官仪从,有散马前行,名坐马。”
(3).坐马衣。《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 晁思才 又问 晁凤 借了银顶大帽子插盛,合坐马子穿上,繫着鞓带,跨着链,骑着骡,一直去了。”
《國語辭典》:行侣(行侶)  拼音:xíng lǚ
行路时的伴侣。唐。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唐。许浑 晨装诗:「带月饭行侣,西游关塞长。」
分類:出行伴侣
《國語辭典》:护书(護書)  拼音:hù shū
放置文件书函的长方形木盒。《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教打开看时,床帐什物一毫不动,护书内帐目开载明白。」《老残游记》第二回:「轿子后面一个跟班,戴个红缨帽子,膀子底下夹个护书,拚命价奔,一面用手巾擦汗,一面低著头跑。」
《漢語大詞典》:出班
(1).走出行列。《水浒传》第一回:“班部丛中,宰相 赵哲 、参政 文彦博 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公从容出班,奏状元 彭时 不到。”
(2).指走出行列上奏。《说岳全传》第八十回:“众仙卿有事出班,无事退朝。”
(3).出勤;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