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灾凶
凶讣
凶悖
凶慝
顽凶
凶祸
二凶
鞠凶
凶事
凶险
凶歉
凶门
凶悍
肆凶
凶虐
《漢語大詞典》:灾凶(災凶)
亦作“灾凶”。 灾祸。 汉 焦赣 《易林·师之颐》:“鸦鸣庭中,以戒灾凶。”《后汉书·卢植传》:“今年之变,皆阳失阴侵,消御灾凶,宜有其道。”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二:“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金 元好问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诗之三:“无聊復无聊,又復招灾凶。”
分類:灾祸
《漢語大詞典》:凶讣(凶訃)
死讯。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祇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胡瑗 翼之 卒,凶讣至京, 钱公辅 学士与太学生徒百餘人诣 兴国 戒坛院 举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后 锡九 如 西安 ,遂造凶讣,以絶女志。”
分類:死讯
《漢語大詞典》:凶悖(兇悖)
凶暴悖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此乃祸 晋 之 驪姬 ,亡 周 之 襃姒 ,尽妖妍於图画,极凶悖於人理。”晋书·温峤传:“必其凶悖,自可罪人斯得。” 宋 苏舜钦 《论西事状》:“近闻朝廷将议深讨,覆其巢穴,此盖愤其凶悖,勇而不知思也。”明史·齐王榑传:“帝曰:‘王性凶悖,朕温詔开諭至六七,犹不悟,教授辈如王何!’”
凶恶悖逆。魏书·元坦传:“汝兇悖性与身而长。”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喻以圣德,放之使归,销其兇悖之心,贷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弃逆归顺。”明史·宦官传一·张忠:“﹝ 忠 ﹞与司礼 张雄 、东厂 张鋭 并侍豹房用事,时号三 张 ,性皆兇悖。”
《漢語大詞典》:凶慝(兇慝)
犹凶恶。亦指凶恶的人。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晋书·景帝纪:“姦臣 李丰 等靖譖庸回,阴构凶慝。” 唐 王圭 《咏淮阴侯》诗:“ 秦王 日凶慝,豪杰争共亡。” 清 唐甄 潜书·考功:“ 舜 承斯命以摄位,朝诸侯,命众职,明天时,修庶政,兴礼乐,除凶慝,咸底於绩。”
凶残邪恶。亦指凶残邪恶的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固 等既没,宦党受封,快兇慝之心,张豺狼之口。”北史·隋庶人杨秀传:“包藏兇慝,图谋不轨。”新唐书·韦陟传:“衔国威命,纠合三垂,翦除兇慝,好恶同之,毋有异志。”
《漢語大詞典》:顽凶(頑兇)
亦作“ 顽兇 ”。
(1).愚妄不顺。史记·五帝本纪:“ 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 尧 曰:‘吁!顽凶,不用。’” 张守节 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 心既顽嚚,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唐 司空图 《共命鸟赋》:“附强迎意,掩丑自容,忌其不校,寝以顽兇。” 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不许我身安寿永。”
(2).恶人。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昔 文 武 之用 管 蔡 以实, 周公 之诛 管 蔡 以权……故令时人全谓 管 蔡 为顽凶。”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四:“天道殃顽兇,神明祐懿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 徐州 虽屡搆祸乱,未必比屋顽凶;盖由统御失人,是致姦回乘衅。”《诗刊》1977年第11期:“石头落地也爆炸,收紧口袋惩顽凶。”
《漢語大詞典》:凶祸(凶禍)
犹灾祸。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太守乃自齎璽书至 玄 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復辞,自招凶祸。’”宋书·谢晦传:“鉴凶祸之无端,察贞亮之有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凡代人为文,皆作彼语,理宜然矣。至於哀伤凶祸之辞,不可輒代。”
分類:凶祸灾祸
《漢語大詞典》:二凶
指二恶事或二恶人。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尹知章 注:“喜怒过度,皆能为害,故曰二凶。” 南朝 宋 刘劭 与弟 濬 杀父 文帝 , 劭 自称帝。宋书为二人立《二凶传》,称 劭 为元凶。
《漢語大詞典》:鞠凶
(1).亦作“ 鞠訩 ”。极大的灾祸。鞠,通“ 鞫 ”。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訩。” 高亨 注:“鞠訩,穷凶,极凶,最大的灾凶。” 晋 挚虞 《太康颂》:“天难既降,时惟鞠凶。” 宋 叶适 《祭陈君举中书文》:“公既弃我,又遭鞠凶。” 明 朱鼎《玉镜台记·赏雪》:“暴虎当年罹鞠訩,一朝脱悔喜重重。” 清 方苞 《七思·妻蔡氏》:“踰岁昊天兮降鞠凶,吾父康强命亦终。”
(2).谓告诫将有灾祸。汉书·刘向传:“日月鞠凶,不用其行。” 颜师古 注:“鞠,告也。言日月不用其常行之道以告凶灾者,由四方之国无政理,不能用善人也。”
《國語辭典》:凶事  拼音:xiōng shì
1.丧事。《周礼。春官。司服》:「凡凶事服弁服。」唐。柳宗元 故宏农令柳府君坟前石表辞:「以其素廉,家之蓄不足以充凶事,遂殡于是邑。」
2.战事。《汉书。卷六十四上。严助传》:「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臣闻兵者凶事,不可空试。」
3.灾祸。《易经。益卦。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
4.坏事。《左传。昭公二年》:「作凶事,为凶人。」
《國語辭典》:凶险(凶險)  拼音:xiōng xiǎn
1.凶狠奸险。《宋书。卷八三。列传。黄回》:「道庆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辄加捶拉,往往有死者。」
2.危险。如:「他冒著凶险,营救溺水的人。」《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漢語大詞典》:凶歉
亦作“ 凶慊 ”。 歉收,灾荒。 唐 白居易 《策林》十八:“凶歉之岁,何方可以足其食?灾危之日,何计可以固其心?” 元 王恽 《櫂歌十二阕》之三:“两 浙 人稠不易安,少罹凶慊即流迁。” 明 吴承恩 《寿潘母杨孺人六帙序》:“故时仍凶歉,而无荒顿匱乏之忧。”
分類:歉收灾荒
《國語辭典》:凶门(凶門)  拼音:xiōng mén
1.旧时丧家在门外所悬的白绢旒。《晋书。卷六十四。元四王传。琅邪悼王焕传》:「诏立凶门柏历,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宋书。卷十五。礼志二》:「凶门非古。古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
2.古代将军出阵时,从北门出发,并以丧礼处之,以示必死的决心。故后称北门为「凶门」。《淮南子。兵略》:「君若许之,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
《國語辭典》:凶悍  拼音:xiōng hàn
凶狠蛮横。《后汉书。卷六十四。卢植传》:「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隋书。卷八十。列女传。元务光母传》:「政为人凶悍,怒甚,以烛烧其身。」
《漢語大詞典》:肆凶
逞凶。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世有恶少无赖之人,肆凶不逞,小则赌博,大则屠牛马、销铜钱,公行不忌。”
《國語辭典》:凶虐  拼音:xiōng nüè
1.凶残暴虐。南朝梁。任昉〈禅位诏〉:「隆昌凶虐,实违天地。」《陈书。卷二十八。高宗二十九王传。长沙王叔坚传》:「叔坚少杰黠,凶虐使酒。」
2.凶残暴虐之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唐。魏徵〈为李密檄荥阳守郇王庆文〉:「共举义旗,同剪凶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