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凶器
凶岁
闵凶
凶暴
凶暴
岁凶
凶焰
凶灾
凶顽
凶问
凶邪
穷凶
凶威
凶狡
凶德
《國語辭典》:凶器  拼音:xiōng qì
1.丧葬用的物品。《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唐。白行简《李娃传》:「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
2.兵器。《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后汉书。卷三十一。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3.行凶时所用的器具。《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凶器人證俱全,却不怕他不认了。」
《漢語大詞典》:凶岁(兇歲)
凶年,荒年。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宋 苏轼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欲将百瀆起凶岁,免使甔石愁 扬雄 。”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积仓之家,独喜凶岁;舞法之吏,不乐清朝。” 吴恭亨 《得君复上海书却寄》诗之二:“凶岁大兵儼相接,长蛇封豕欲安归。”
旧谓不吉利的年份。 巴金 《神·鬼·人》:“ 中国 人也有所谓凶岁罢。我们是以三十三岁为凶岁的。这年纪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國語辭典》:闵凶(閔凶)  拼音:mǐn xiōng
忧患凶丧。晋。李密〈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分類:忧患凶丧
《國語辭典》:凶暴  拼音:xiōng bào
强悍乖戾。《新唐书。卷一八六。顾彦朗传》:「杨守亮忌壁州刺史王建凶暴,欲逐之。」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九。要二逆报》:「姑苏村民要二,以渔为业,凶暴不孝。」
《漢語大詞典》:凶暴
凶暴。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莠民:“十步之内必有恶草,百家之中必有莠民。其人或心志凶虣,或膂力刚彊,既不肯勤生力穡以养身家,又不能槁项黄馘而老牖下。”
分類:凶暴
《国语辞典》:岁凶(岁凶)  拼音:suì xiōng
水、旱等灾害。如:「平时多撙节,就不忧遇岁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分类:灾害
《國語辭典》:凶焰  拼音:xiōng yàn
凶恶的气势。《新唐书。卷一三八。李抱玉传》:「史思明已破东都,凶焰勃然,鼓而行,自谓无前。」宋。苏舜钦〈瓦亭联句〉:「阴霜策策风呼号,羌贼胆开凶焰豪。」也作「凶燄」。
《漢語大詞典》:凶灾(凶災)
凶年灾荒。亦泛指灾难,灾祸。礼记·月令:“先雷三日,奋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汉书·朱邑传:“大司农 邑 ,亷洁守节,退食自公……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閔之。” 宋 陆游 《即席》诗之一:“村邻相乐君勿笑,要是安健无凶灾。”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去年凶灾,民皆飢乏。”
《漢語大詞典》:凶顽(兇頑)
(1).凶恶愚顽。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论:“况 晧 凶顽,肆行残暴,忠諫者诛,谗諛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元典章·刑部·禁豪霸》:“内有曾充官吏者,亦有曾充军役离职者,亦有泼皮凶顽者,皆非良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人:“女子曰:‘久知两箇为孽,不图凶顽若此!当即除之。’”
(2).指凶恶顽固的人。 苏曼殊 《焚剑记》:“此去不远,为吾田庄,汝三人且同留止,暂避凶顽。”
(1).凶暴愚顽。亦指凶暴愚顽的人。 唐 李白 《豫章行》:“岂惜战闘死,为君扫兇顽。”《水浒传》第四回:“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兇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
(2).凶恶顽强。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二折:“这妖魔他逞兇顽,施躁暴……犯下弥天大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六节:“ 汉 朝廷是腐朽的, 汉 统治阶级却凶顽有力,所以起义军都被统治者镇压下去。”
《漢語大詞典》:凶问(凶問)
死讯;噩耗。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是岁, 基 母卒,詔祕其凶问,迎 基 父 豹 丧合葬 洛阳 ,追赠 豹 北海 太守。”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羇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清 周亮工 《祭靖公弟文》:“弟之凶问,四妹尚不知何日闻之,独餘一我抚棺哭弟。” 董必武 《挽沉骊英女士》诗:“积劳而致疾,突发未能痊。凶问播遐邇,听之泣涕涟。”
分類:死讯
《漢語大詞典》:凶邪(兇邪)
犹邪恶。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虽云志道存善,心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为国有道,而助之以刑者,能令慝伪不作,凶邪改志。”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亦指凶险邪恶之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文公:“被遇 神宗 ,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復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公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
邪恶。亦指邪恶的人。 唐 韩愈 《进学解》:“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茅盾 《子夜》四:“她的眼睛直瞪着,钉住了 曾家驹 的凶邪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穷凶(窮兇)
亦作“ 穷兇 ”。 极端凶恶。《宋书·文帝纪》:“恶稔身灭,戎丑常数;虐虏穷凶,著於自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罪臣孥戮:“虽谋叛非实,然 鸞 ( 仇鸞 )稔恶穷凶,天下共恨,故不以为滥刑,而远近称快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穷兇乡宦,拘挛为黑狱之囚。”参见“ 穷凶极恶 ”。
分類:极端凶恶
《國語辭典》:穷凶极恶(窮凶極惡)  拼音:qióng xiōng jí è
形容十分凶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赞曰》:「滔天虐民,穷凶极恶。」《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始于董卓,终于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也作「穷凶极虐」。
《漢語大詞典》:凶威(兇威)
凶恶的威势。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遂令孤城穷守,力屈凶威。”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年:“ 仁智 曰:‘大夫所以尽力於 安氏 者,迫於凶威耳。’”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朱晃 乘时盗国,一时公卿大夫迫於凶威,鱼伏鼠遯,能全节者无几。”
凶人的威势。隋书·豆卢毓传:“ 毓 兄 显州 刺史 贤 言於帝曰:‘臣弟 毓 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兇威,不能克遂。’”
《漢語大詞典》:凶狡(兇狡)
(1).凶顽狡诈。后汉书·朱穆传:“凶狡无行之徒,媚以求官。”《旧唐书·突厥传下》:“不可使凶狡之虏,恣行侵渔,无辜之甿,久遭涂炭。”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塘总制》:“譎诈凶狡,虏人所长。”
(2).指凶顽狡诈之人。《宋书·礼志一》:“寇 羯 饮马於 长江 ,凶狡虎步於万里,遂使神州萧条,鞠为茂草,四海之内,人跡不交。”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凶狡犹存,何所逃责?”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康元年:“凶狡猖狂,若待上闻,孤城必陷。”
(1).凶暴。狡,暴戾。北齐书·神武纪上:“ 兆 虽劲捷,而兇狡无谋,不足图也。”明史·刘讱传:“ 联 素兇狡,尝殴其父 良 ,论死。”
(2).凶恶狡猾。旧唐书·朱泚黄巢等传论:“﹝ 泚 ﹞性惟兇狡,耳习闻於篡夺,心本乏於忠诚。”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人兇狡非常,只怕容易打听不出。若是洩漏了事机,不惟无益,反致有害。”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五:“今之恶少兇狡百出,安能坐缚手足久困飢馁乎?”
《國語辭典》:凶德  拼音:xiōng dé
违背道德礼义的恶行。《书经。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