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29
词典
1
分类词汇
228
共228,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民极
典训
立心
极则
伦理
人治
私义
显道
程式
大闲
准式
准则
一准
节事
人格
《國語辭典》:
民极(民極)
拼音:
mín jí
极,中。民极指人民各得其中,不失所。《周礼。天官。冢宰》:「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分類:
民众
准则
《漢語大詞典》:
典训(典訓)
(1).
《尚书》
中
《尧典》
、
《伊训》
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
《
尚书
》
。
《
后汉书·桓荣传
》
:“ 庄 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才略
》
:“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2).准则性的训示。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
《元典章·兵部三·使臣》
:“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輒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分類:
准则
训示
等篇
经典
《漢語大詞典》:
立心
(1).下决心。
《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九:“却説 小娥 自得 李判官 解辨二盗姓名,便立心寻访。”
(2).存心;故意。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亏杀 张胜 立心至诚,到底不曾有染,所以不受其祸,超然无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
:“尔説如此奸心谋反事情,不是尔立心所为,缘何尔回朝未满一日,尔就带人去往探天朝城楼?”
(3).树立准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道学》
:“故为之説曰: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为前圣继絶学。”
(4).立意;立论。 明
杨慎
《欧阳公非非堂记》
:“试取 韩文公
《原毁》
一篇观之,其立心之公私高下何如哉!”
分類:
存心
树立
立意
下决心
决心
准则
故意
立论
《漢語大詞典》:
极则(極則)
犹言最高准则。
《
景德传灯录·智洪大师
》
:“﹝僧﹞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明
王守仁
《大学问》
:“曰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第三四章一:“最早的重要的文人们,有所谓‘西昆体’诸家者,以追踪于 李商隐 、 唐彦谦 诸诗人之后为极则。”
分類:
极则
高准
准则
《國語辭典》:
伦理(倫理)
拼音:
lún lǐ
1.人伦道德的常理。《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淮南子。要略》:「经古今之道,治伦理之序。」
2.事物的条理。《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
分類:
伦理
人伦
道德
条理
人相
相处
准则
《國語辭典》:
人治
拼音:
rén zhì
认为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能与否,而不在于法律的一种主张。相对于法治而言。如:「讲求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人治的施政理念,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发展趋势。」
分類:
人治
人伦
主张
意识形态
准则
治乱
约束
人民
不在
统治者
贤能
与否
《漢語大詞典》:
私义(私義)
(1).以私人关系为准则的个人道义。
《商君书·画策》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
《
韩非子·饰邪
》
:“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於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罪沮,人臣之私义也。”
《
战国策·赵策二
》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2).指个人合乎正义的行为。
《
史记·游侠列传序
》
:“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
分類:
个人
私人
人合
人关
准则
行为
人道
道义
《國語辭典》:
显道(顯道)
拼音:
xiǎn dào
1.彰明显著之道。《书经。泰誓下》:「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2.宋夏景宗的年号(西元1032~1033)。
分類:
明确
道义
准则
《國語辭典》:
程式
拼音:
chéng shì
1.订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则。《管子。明法》:「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2.格式。如:「公文程式」。
3.指示电脑依特定步骤运作并产生结果的一组指令。
分類:
程式
比拟
法式
戏剧
效法
格式
规格
程式动作
准则
《漢語大詞典》:
大闲(大閑)
基本的行为准则。语本
《论语·子张》
:“大德不踰闲。”
《
新唐书·卓行传赞
》
:“节谊为天下大闲。” 宋
陆游
《自勉》
诗:“节义实大闲,忠孝后代看。” 清
包世臣
《
艺舟双楫·赠余铁香序
》
:“然自念大闲未逾,虽丛谤集身,几至危殆,卒未有荡去绳检,辱身辱先者。”
分類:
准则
《國語辭典》:
准式
拼音:
zhǔn shì
1.标准、法则。南朝梁。
萧统
文选序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也作「准式」、「准则」。
2.依照标准法式。唐。
孙逖
立忠王为皇太子制
:「可立为皇太子,仍取来月内择日册命,所司准式,主者施行。」
《國語辭典》:
准式(準式)
拼音:
zhǔn shì
标准、法则。如:「这是生活的准式。」也作「准式」、「准则」。
分類:
标准
依照
照准
准则
楷模
模式
样式
《國語辭典》:
准则(準則)
拼音:
zhǔn zé
法式、标准。《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也作「准式」、「准式」。
分類:
标准
标志
遵循
原则
准则
《國語辭典》:
一准
拼音:
yī zhǔn
1.一定、必定。《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说:『明天一准还你。』许亮说:『口说无凭,除非你立个明天期的期票。』」《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兄既有这般豪举,小弟一准奉陪。」也作「一准」。
2.一同、一起。《文明小史》第五回:「当下金委员便同矿师商量,后天一准起身。」
《國語辭典》:
一准(一準)
拼音:
yī zhǔn
1.一定、确定。如:「明早一准来。」也作「一准」。
2.唯一的准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
分類:
一定
按照
唯一
准则
肯定
标准
遵循
《漢語大詞典》:
节事(節事)
谓行事有节制,使合乎准则。
《
国语·越语下
》
:“ 越王 句践 即位三年而欲伐 吴 , 范蠡 进諫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节,制也。”
《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
:“ 越王 谓 范蠡 曰:‘以不听子故至於此,为之柰何?’ 蠡 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司马贞 索隐:“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
分類:
有节
节制
准则
《國語辭典》:
人格
拼音:
rén gé
1.人的品格。如:「他的人格高尚,令人敬仰。」
2.心理学上指个体在思考、情绪及行为上,所显现的一致而特定之模式。一般用法比「性格」广义。
3.法律上指得为权利、义务之主体的资格。
分類:
人格
性情
道德
道德品质
按照
法律
气质
能力
社会
准则
总和
享有
权利
资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