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食不净想
【三藏法数】
谓观诸饮食,皆从不净因缘而生;如肉从精血水道所生,实为脓虫住处;又如酥乳及酪,血所变成,与烂脓无异;厨人汗垢种种不洁。作是想者,智慧相应,断不净食,是名食不净想。
不净想
【三藏法数】
谓观此身,从烦恼业种为因,父母不净为缘,和合成就。内有三十六物,外则九窍常流,皆悉不净。作是想者,智慧相应,远尘离垢,是名不净想。(三十六物者,谓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窍者,两眼、两耳、鼻、口、大便、小便也。)
清净义
【三藏法数】
清净者,谓真如性体,湛然莹彻,无所染污也。
虽浊不失净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初不变异。犹水虽浊,而其净性,则不失也。
泥澄净现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为无明所覆,其体昏昧。若能除去无明之惑,则本然清净之性,自然澄现。犹水之浊,澄去其泥,则净体现矣。
净戒具足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当须身心清净,受持禁戒,专为成就佛果菩提。如经所说,清净持戒,而不为戒,不为利养,乃至不为声闻、辟支佛,唯为最上第一义故,护持禁戒,是名净戒具足。(梵语菩提,华言道。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体相清净
【三藏法数】
菩萨修远离行,体相无染,清净化生,非假父母遗体不净所生;如月天子,胜业感果,体相清净,洁白无染也。
自体无杂清净
【三藏法数】
菩萨为离贪瞋痴等杂染之法,守护诸根,悉令清净;譬如大水,其源不杂,而本清净也。
本体清净
【三藏法数】
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譬如莲华,生时虽处淤泥浊水之中,自然洁净,而无所染也。
成熟清净
【三藏法数】
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譬如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亦得清净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行净
【三藏法数】
行净者,谓持心律己,廉公洁白,所行如言,皆无玷也。
令观处明净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欲修禅定,先须调适饮食,不饥不饱;次须随顺时节,不先不后;又当整肃威仪,无有懈怠。修此三行,用观分明,则诸缘屏息,心常寂静,安于禅定,是为观处明净。
知清净助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悉知一切清净梵行,皆能资助菩提之道,是以精勤修习,以證无上佛果也。
具足净信
【三藏法数】
谓众生具足清净信心,则于一切善恶业缘受报因果,皆无所疑,此为有依行也。
起净意心
【三藏法数】
念佛之人,能离世间杂染之法,复于利养等事,常生知足之心,是名起净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