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8,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四种施俱得净报
四句──净秽四句
五种不净──观身五种不净
五净德──僧五净德
五不退──生净土五不退
五念门──修净土五念门
八不净物
性净涅槃
方便净涅槃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死尸臭烂不净观
自性清净
器世间清净
众生世间清净
佛类词典(续上)
四净──菩萨四净四种施俱得净报
四句──净秽四句
五种不净──观身五种不净
五净德──僧五净德
五不退──生净土五不退
五念门──修净土五念门
八不净物
性净涅槃
方便净涅槃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死尸臭烂不净观
自性清净
器世间清净
众生世间清净
四净──菩萨四净
【三藏法数】
(出菩萨善戒经)
〔一、身净〕,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净,成无上道,生灭自在,是名身净。(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净〕,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自在,诸缘无碍,是名缘净。
〔三、心净〕,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是名心净。
〔四、智净〕,谓菩萨善知世间、出世间之法,得清净智,无有挂碍,是名智净。
(出菩萨善戒经)
〔一、身净〕,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净,成无上道,生灭自在,是名身净。(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净〕,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自在,诸缘无碍,是名缘净。
〔三、心净〕,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是名心净。
〔四、智净〕,谓菩萨善知世间、出世间之法,得清净智,无有挂碍,是名智净。
四种施俱得净报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著于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受者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不净受净也。
〔三、施受俱净〕,谓施者、受者,俱能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所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净也。
〔四、施受俱不净〕,谓施者、受者俱破戒无闻,著于邪见,言无有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不净。
(出大涅槃经)
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著于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受者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不净受净也。
〔三、施受俱净〕,谓施者、受者,俱能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所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净也。
〔四、施受俱不净〕,谓施者、受者俱破戒无闻,著于邪见,言无有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不净。
四句──净秽四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三、染净俱〕,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随其机器大小,所见有异,或见是染,或见是净,故名染净俱。
〔四、非染净〕,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大乘之机,不见染净之相,同一法界,故名非染净。
(出华严经疏)
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
〔三、染净俱〕,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随其机器大小,所见有异,或见是染,或见是净,故名染净俱。
〔四、非染净〕,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大乘之机,不见染净之相,同一法界,故名非染净。
五种不净──观身五种不净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种子不净〕,种子不净有二:一者内种,谓观此身从昔烦恼业生。二者外种,谓揽父母遗体而成此身。以是观之,此身内外因种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种不净,非馀妙宝物,不从白净生,但从秽中出。是也。
〔二、住处不净〕,住处不净者,谓观此身十月在于母胎,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臭秽中住,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如臭秽,不从华间生,不因瞻卜有,又不出宝山。是也。(梵语瞻卜,华言黄华。)
〔三、自体不净〕,自体不净者,谓观此身以四大不净所成,犹如世间饮食,不可久停,终成不净。设以四大海水,倾洗此身,终无香洁。大智度论云:地、水、火、风质,能变成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是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外相不净〕,外相不净者,谓观此身现见外相皆是不净,九孔常流种种秽恶,如眼出眵泪,耳出结聍,鼻出脓涕,口出涎唾,大小便道,不净常流,如破皮囊,满盛不净。大智度论云: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中,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是也。
〔五、究竟不净〕,究竟不净者,谓观此身非唯现在不净,审实思惟,至于死后,捐弃冢间,烂坏臭秽,尤极不净。大智度论云:审谛观此身,必归于死处。是也。
(出析玄记)
〔一、种子不净〕,种子不净有二:一者内种,谓观此身从昔烦恼业生。二者外种,谓揽父母遗体而成此身。以是观之,此身内外因种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种不净,非馀妙宝物,不从白净生,但从秽中出。是也。
〔二、住处不净〕,住处不净者,谓观此身十月在于母胎,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臭秽中住,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如臭秽,不从华间生,不因瞻卜有,又不出宝山。是也。(梵语瞻卜,华言黄华。)
〔三、自体不净〕,自体不净者,谓观此身以四大不净所成,犹如世间饮食,不可久停,终成不净。设以四大海水,倾洗此身,终无香洁。大智度论云:地、水、火、风质,能变成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是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外相不净〕,外相不净者,谓观此身现见外相皆是不净,九孔常流种种秽恶,如眼出眵泪,耳出结聍,鼻出脓涕,口出涎唾,大小便道,不净常流,如破皮囊,满盛不净。大智度论云: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中,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是也。
〔五、究竟不净〕,究竟不净者,谓观此身非唯现在不净,审实思惟,至于死后,捐弃冢间,烂坏臭秽,尤极不净。大智度论云:审谛观此身,必归于死处。是也。
五净德──僧五净德
【三藏法数】
(出诸德福田经)
〔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道妙,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毁其形好〕,谓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去世俗之尘,衣著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为世福田,是为第二净德也。
〔三、永割亲爱〕,谓投佛出家,割绝父母亲爱之情,一心精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福田,是为第三净德也。
〔四、委弃躯命〕,谓出家之人,能委弃身命,无所顾惜,惟务一心,求證佛道,兼能为世福田,是为第四净德也。
〔五、志求大乘〕,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度脱一切有情,为世福田,是为第五净德也。
(出诸德福田经)
〔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道妙,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毁其形好〕,谓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去世俗之尘,衣著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为世福田,是为第二净德也。
〔三、永割亲爱〕,谓投佛出家,割绝父母亲爱之情,一心精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福田,是为第三净德也。
〔四、委弃躯命〕,谓出家之人,能委弃身命,无所顾惜,惟务一心,求證佛道,兼能为世福田,是为第四净德也。
〔五、志求大乘〕,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度脱一切有情,为世福田,是为第五净德也。
五不退──生净土五不退
【三藏法数】
(出净土十疑论)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三、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
〔四、善友同居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由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五、寿命无量不退〕,谓诸众生得生净土者,即得寿命无量,与佛菩萨平等无二,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出净土十疑论)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三、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
〔四、善友同居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由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五、寿命无量不退〕,谓诸众生得生净土者,即得寿命无量,与佛菩萨平等无二,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五念门──修净土五念门
【三藏法数】
(出无量寿经论)
〔一、礼拜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身业,面对阿弥陀如来,一心翘勤恭敬礼拜,愿生彼国,是名礼拜门。(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赞叹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口业,称叹如来名号功德,光明智相,如实修行,求生彼国,是名赞叹门。
〔三、作愿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意业,发大誓愿,如实修行奢摩他,求生彼国,是名作愿门。(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散乱之心也。)
〔四、观察门〕,谓修净土之人,用观观察则有三种:一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求生彼国,是名观察门。(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谓观破昏暗之心也。)
〔五、回向门〕,谓修净土之人,观察一切世间苦恼众生,愿同生彼国土,所有自己功德善根,悉以回向一切众生,共證无上觉,是名回向门。
(出无量寿经论)
〔一、礼拜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身业,面对阿弥陀如来,一心翘勤恭敬礼拜,愿生彼国,是名礼拜门。(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赞叹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口业,称叹如来名号功德,光明智相,如实修行,求生彼国,是名赞叹门。
〔三、作愿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意业,发大誓愿,如实修行奢摩他,求生彼国,是名作愿门。(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散乱之心也。)
〔四、观察门〕,谓修净土之人,用观观察则有三种:一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求生彼国,是名观察门。(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谓观破昏暗之心也。)
〔五、回向门〕,谓修净土之人,观察一切世间苦恼众生,愿同生彼国土,所有自己功德善根,悉以回向一切众生,共證无上觉,是名回向门。
八不净物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佛在世时,诫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许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贪恋计著之心,染污梵行。故有此八不净之名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众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自足,是为不净。(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种植根栽〕,谓比丘当勤修道业,于世间资生之事,不生贪著,若不为众,私自种植田园,内妨行业,是为不净。
〔三、贮聚谷粟〕,谓比丘当乞食资身,清净活命。若不为众,私自藏贮谷粟米麦,是为不净。
〔四、畜养奴婢〕,谓比丘当閒居净处,修摄其心,行安乐行。若不为众,畜养奴婢,驱使作务,是为不净。
〔五、畜养群畜〕,谓比丘当持禁戒,慈心不杀,若畜养牛马等畜孳生之类,以污梵行,是为不净。
〔六、藏积金银钱宝〕,谓比丘当以清雅为高,安贫乐道,身无长物,若贪积世间所重金银资财等物,资生求利,计算出纳,有乖道行,是为不净。
〔七、藏积象牙刻镂等物〕,谓比丘当奉佛戒,志尚俭素,于诸玩好,心不贪恋;布衣草座,常怀知足。若贪世间稀有雕饰之物,是为不净。
〔八、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煮櫤〕,谓比丘与众居止,当与众同餐,或乞食自活,励精梵行,成就道业,若藏积釜镬,以自煮櫤,别众而食,是为不净。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佛在世时,诫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许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贪恋计著之心,染污梵行。故有此八不净之名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置买田宅〕,谓比丘当依众居止,勤修出世清净无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图自足,是为不净。(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种植根栽〕,谓比丘当勤修道业,于世间资生之事,不生贪著,若不为众,私自种植田园,内妨行业,是为不净。
〔三、贮聚谷粟〕,谓比丘当乞食资身,清净活命。若不为众,私自藏贮谷粟米麦,是为不净。
〔四、畜养奴婢〕,谓比丘当閒居净处,修摄其心,行安乐行。若不为众,畜养奴婢,驱使作务,是为不净。
〔五、畜养群畜〕,谓比丘当持禁戒,慈心不杀,若畜养牛马等畜孳生之类,以污梵行,是为不净。
〔六、藏积金银钱宝〕,谓比丘当以清雅为高,安贫乐道,身无长物,若贪积世间所重金银资财等物,资生求利,计算出纳,有乖道行,是为不净。
〔七、藏积象牙刻镂等物〕,谓比丘当奉佛戒,志尚俭素,于诸玩好,心不贪恋;布衣草座,常怀知足。若贪世间稀有雕饰之物,是为不净。
〔八、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煮櫤〕,谓比丘与众居止,当与众同餐,或乞食自活,励精梵行,成就道业,若藏积釜镬,以自煮櫤,别众而食,是为不净。
性净涅槃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方便净涅槃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智能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智能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故名无始菩提涅槃;不染烦恼,不涉生死,故号元清净体,即菩提涅槃清净之根本也。
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故名无始菩提涅槃;不染烦恼,不涉生死,故号元清净体,即菩提涅槃清净之根本也。
死尸臭烂不净观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臭烂不净之相,心生厌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著是色欲,贪求无厌。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臭烂不净,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死尸臭烂不净观。
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臭烂不净之相,心生厌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著是色欲,贪求无厌。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臭烂不净,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死尸臭烂不净观。
自性清净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心体,性本清净,无所染碍,故名自性清净。
谓众生真如心体,性本清净,无所染碍,故名自性清净。
器世间清净
【三藏法数】
谓世界如器,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故名器世间。谓彼安养国土,广大无边,如太虚空,清净光明,如日月轮,具足珍宝庄严,是名器世间清净。
谓世界如器,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故名器世间。谓彼安养国土,广大无边,如太虚空,清净光明,如日月轮,具足珍宝庄严,是名器世间清净。
众生世间清净
【三藏法数】
谓所化众生,隔别间差,故名众生世间。谓彼阿弥陀佛,于一佛土,身不动摇,于一切时,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令其如实修行,离诸染著,皆愿往生我国,是名众生世间清净。
谓所化众生,隔别间差,故名众生世间。谓彼阿弥陀佛,于一佛土,身不动摇,于一切时,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令其如实修行,离诸染著,皆愿往生我国,是名众生世间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