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8,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涂苏
小年朝
抢孤
盂兰节
浴佛节
载生魄
乏月
放魂
放河灯
荷镫
地腊
毒月
霉天
磨刀水
椒柏酒
《漢語大詞典》:涂苏(塗蘇)
(1).古时一种有檐的帽子。 南朝 梁 刘孝威 《结客少年场行》:“插腰铜匕首,障日锦涂苏。”
(2).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而饮,以避瘟气。 唐 施肩吾 《夜宴曲》:“被郎嗔罚涂苏酒,酒入四肢红玉软。”
《国语辞典》:小年朝  拼音:xiǎo nián zhāo
俗称农历正月初三为「小年朝」。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不出门、不宴客,而在家中祭祀天神、地祇及祖先。也称为「赤狗日」。
《国语辞典》:抢孤(抢孤)  拼音:qiǎng gū
一种民俗活动。在中元普渡仪式结束或农历七月三十日鬼门关闭之夜,道士敲锣撤除供品时,群众蜂拥抢夺祭过野鬼的供品,称为「抢孤」。此项活动具有宗教民俗和体能竞赛的意义。
《國語辭典》:盂兰节(盂蘭節)  拼音:yú lán jié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指「救倒悬」,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饿鬼。根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目连,因母亲做了许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为了救母亲脱离「倒悬」,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要目连在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母亲便能得救。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因此,汉传佛教地区便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渡仪式,认为此举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也称为「佛欢喜日」、「僧自恣日」。
《國語辭典》:浴佛节(浴佛節)  拼音:yù fó jié
佛诞节。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出世时,有九龙口吐香水,沐浴佛身。为纪念此事,中国佛教于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浴佛仪式。也称为「佛诞节」、「佛诞日」。
《漢語大詞典》:载生魄(載生魄)
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语出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孔 传:“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汉书·王莽传上》:“公以八月载生魄庚子奉使。” 颜师古 注:“载,始也。魄,月魄也。”
分類:农历
《國語辭典》:乏月  拼音:fá yuè
阴历四月。唐。韩鄂《四时纂要》:「是时也,是谓乏月,冬谷既尽,宿麦未登,宜赈乏绝,救饥穷。」
《漢語大詞典》:放魂
旧时农历正月朔日至十八日收灯止,纵少年尽情游戏欢乐,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正月朔日﹞自此少年游冶,翩翩徵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唱説平话,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國語辭典》:放河灯(放河燈)  拼音:fàng hé dēng
中元节时,把莲花灯放入水中的民间习俗,称为「放河灯」。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外春场六》:「(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
《漢語大詞典》:荷镫(荷鐙)
荷花形的灯。旧俗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将此灯浮于水上以祀鬼。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词:“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鐙。”
《漢語大詞典》:地腊(地臘)
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五月五日。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诗:“天中令节欣相迓,地腊灵辰福转加。” 明 夏完淳 《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
《漢語大詞典》:毒月
俗称农历五月为毒月。
分類:农历五月
《國語辭典》:霉天  拼音:méi tiān
阴历四、五月间雨水极多的季节。
《漢語大詞典》:磨刀水
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关圣庙》:“岁之五月十三日为单刀会,是日多雨,谓天赐磨刀水云。”参见“ 磨刀雨 ”。
《漢語大詞典》:磨刀雨
即磨刀水。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磨刀雨》:“京师谚曰:‘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盖五月十三乃俗传 关壮繆 过 江 会 吴 之期,是日有雨者谓之磨刀雨。”参见“ 磨刀水 ”。
《漢語大詞典》:椒柏酒
亦作“ 椒栢酒 ”。 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汉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清 孙枝蔚 《除夕》诗:“祭仍椒栢酒,哭为《蓼莪》诗。”亦省称“ 椒柏 ”。 宋 苏轼 《贺正启》:“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椒柏称觴,燔烈以兴嗣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