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清秋节
秋季
腊八
桂秋
端一
暮岁
麦天
旧腊
纯阴
九花
年夜
秋孟
三五月
竹秋
岁阳
《漢語大詞典》:清秋节(清秋節)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唐 李白 《忆秦娥》词:“ 乐游原 上清秋节, 咸阳 古道音尘絶。”
《國語辭典》:秋季  拼音:qiū jì
一年中介于夏、冬之间的季节。此时气候逐渐凉爽。北半球定为从秋分到冬至的时期。我国指从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相当于国历的九、十、十一月。
《國語辭典》:腊八(臘八)  拼音:là bā
古代于腊月祭祀祖先、百神,起初并无固定日期,直到南北朝佛教盛行后,因腊月(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各寺皆举行浴佛会,于是将腊月祭日与佛教的仪式混合为一,定初八为祭祀日,后才有腊八的名称。也称为「佛成道日」、「腊日」。
《國語辭典》:桂秋  拼音:guì qiū
农历八月。因此时桂花飘香而得名。唐。陆龟蒙 汉宫词:「一身三十六宫夜,露滴玉盘青桂秋。」
《漢語大詞典》:端一
(1).庄重专一。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任 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史记·周本纪“ 歷 娶 太任 ” 张守节 正义引作“端壹”。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筹不虚运,策不徒发,端一小心,清修密静。”
(2).指正直不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孝史四:“ 颜鲁公 为 郭汾阳 家庙碑云:‘端一之操,不以险夷概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霜雪易其令。’斯言也, 鲁公 亦允蹈之。”
(3).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
《國語辭典》:暮岁(暮歲)  拼音:mù suì
1.一年将尽。《魏书。卷六五。列传。李平》:「迫玄冬之暮岁,历关山之遐阻。」
2.晚年。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屈盛绩于平生,申远期于暮岁。」
《漢語大詞典》:麦天(麥天)
麦子成熟的季节。指农历四五月时候。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赵师民 ﹞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 宋 晁补之 《永遇乐·东皋寓居》词:“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遶园徐步。” 李准 《不能走那条路》四:“他又想起在 朱 家扛活时,掌柜们在大麦天,看着别人黑汁白汗干活, 王老三 也是摇着扇子站在一边看。”
《漢語大詞典》:旧腊(舊臘)
指农历去年十二月。腊,农历十二月的古称。 宋 梅尧臣 《二十一日雪中赴宿》诗:“正月东都雪,多於旧腊时。”
分類:农历去年
《國語辭典》:纯阴(純陰)  拼音:chún yīn
1.阴气纯一。唐。张友正〈律移寒谷赋〉:「惟北有谷,纯阴之位。」宋。张载《正蒙。参两》:「地约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
2.阴阳家以阴历十月己亥日为纯阴。清。允禄《协纪辨方书。卷四。义例二》:「堪舆经曰:『十月卦得坤,谓六爻皆阴,阳气已尽。故以己配亥,为纯阴也。』」
《國語辭典》:九花  拼音:jiǔ huā
菊科「菊花」的别名。参见「菊花」条。
《國語辭典》:年夜  拼音:nián yè
除夕夜,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如:「年夜饭」、「年夜已排定值班,恐怕得独自在公司渡过了。」
《漢語大詞典》:秋孟
即孟秋。指农历七月。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六月天不雨,秋孟亦既旬。” 明 金实 《方竹轩赋》:“秋孟之夕, 觉非道人 寓宿於主人之轩。”
分類:农历七月
《漢語大詞典》:三五月
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多特指中秋月。 南朝 梁 王僧孺 《月夜咏城南康新有所纳》诗:“二八人如花,三五月如镜。”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唐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诗:“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漢語大詞典》:竹秋
宋 赞宁 笋谱:“凡百穀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时令·二月:“二月为竹秋。”
分類:农历二月
《國語辭典》:岁阳(歲陽)  拼音:suì yáng
古代配合天干、地支以纪年。其中十天干称为「岁阳」。《史记。卷二六。历书》唐。司马贞。索隐:「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