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重阳日
大月
除日
月吉
年物
桂月
收灯
仲吕
月阴
盛秋
孟阳
伏火
月节
正岁
端月
《国语辞典》:重阳日(重阳日)  拼音:chóng yáng rì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國語辭典》:大月  拼音:dà yuè
国历有三十一日的月分或农历有三十日的月分,称为「大月」。《书经。洪范》「二曰月」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二曰月,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所以纪一月也。」
《國語辭典》:除日  拼音:chú rì
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宋。王炎〈元日书怀〉诗:「年光除日又元日,心事今吾非故吾。」《谈徵。事部。除日》:「吕览注:岁除日,击鼓驱疫厉鬼,谓之逐除。」
《國語辭典》:月吉  拼音:yuè jí
阴历每月初一日。《周礼。地官。族师》:「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
《漢語大詞典》:年物
农历新年用以馈赠亲友之物。红楼梦第五三回:“﹝ 贾珍 ﹞命人在厅柱下石阶上太阳中,舖了一个大狼皮褥子负暄,闲看各子弟们来领取年物。” 清 顾禄 清嘉录·年物:“家户为宿岁之储,新年以餉戚友,谓之年物。以元旦至五日,不设市也。”
《國語辭典》:桂月  拼音:guì yuè
1.月亮。北周。庾信〈终南山义谷铭〉:「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2.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故用以指八月。
《漢語大詞典》:收灯(收燈)
旧俗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正月十三日谓上灯,正月十八日谓收灯。 宋 姜夔 《浣溪沙》词序:“己酉岁客 吴兴 ,收灯夜闔户无聊。”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词:“宝髻双双出綺丛,妆光梅影各春风。收灯时候却相逢。” 清 黄景仁 《木兰花慢·十八夜对月》词:“道今夜收灯,半城犹照,剩管残絃。”
《漢語大詞典》:仲吕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 十二律 ”。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吕氏春秋·季夏:“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 高诱 注:“仲吕,四月。”《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 高诱 注:“仲吕,四月也。阳在外,阴在中,所以吕中於阳助成功也,故曰仲吕。”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四月谓之仲吕。”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國語辭典》:月阴(月陰)  拼音:yuè yīn
1.阴历干支纪月的十二支。见《尔雅。释天》。也称为「月雌」。
2.月影。南朝齐。谢朓〈奉和随王殿下〉诗一六首之一:「閒阶涂广露,凉宇澄月阴。」
《漢語大詞典》:盛秋
指农历八、九月,秋季中最当令之时。古代认为此时禾熟、马肥,常易遭边敌入侵而备加防范。汉书·李广传:“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 白檀 ,以临 右北平 盛秋。”魏书·崔玄伯传:“今既盛秋,不可为此小盗,而復兴众以废民业。”新唐书·邢君牙传:“﹝ 田神功 ﹞使 君牙 将兵屯 好畤 防盛秋。” 元 袁桷 《凉州牧白羽乞致仕表答诏》:“卿皎若明月,穆如清风,早振仪于天朝,昼承问于 温室 ,盛秋守塞,力丐散闲。”
《漢語大詞典》:孟阳(孟陽)
(1).农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
(2).春末夏初。《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琅琊王歌辞》:“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漢語大詞典》:伏火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北周 庾信 《奉和初秋》诗:“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唐 朱庆余 《赠道者》诗:“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锻丹砂:“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两空养。”
《漢語大詞典》:月节(月節)
(1).指旧历一个月。因月相变化的节律为农历一个月。太平御览卷四引《范子计然》:“月行疾二十九日三十日间,一与日合,取日之度,以为月节。”《参同契》卷下:“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 蒋一彪 集解引 彭晓 曰:“月节有五六乃三十日也,昼夜各一卦乃六十卦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西曲歌下《月节折杨柳歌》一月一歌,共十二歌,叙一年十二月的月令。
(2).指朔日。因新月之生,必于初一,故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昬参中,旦尾中” 唐 孔颖达 疏:“计正月昬参中,依《三统厤》在立春之后六日,参星初度昬得中也,但二十八宿,其星体有广狭相去远近,或月节月中之日,昬明之时,前星以过於午,后星未至正南。又星有明暗,见有早晚,明者昬早见而旦晚没,暗者则昬晚见而旦早没,所以昬明之星,不可正依厤法,但举大略耳。”
《漢語大詞典》:正岁(正歲)
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 郑玄 注:“正岁,谓 夏 之正月,得四时之正。” 孙诒让 正义:“全经凡言正岁者,并为 夏 正建寅之月,别于凡言正月者为 周 正建子之月也。尔雅·释天云:‘ 夏 曰岁, 商 曰祀, 周 曰年’…… 王引之 云:尔雅曰:‘正,长也。’建寅之月为一岁十二月之长,故谓之正岁。” 南朝 梁 沈约 《上建阙表》:“使观风而至,復闻正岁之典。”
《漢語大詞典》:端月
农历正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二世 二年﹞端月。” 司马贞 索隐:“ 二世 二年正月也。 秦 讳‘正’,故云端月也。”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今以时当端月,节遇正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端月》:“ 仁宗 朝, 王珪 上言,请以正月为端月,为与上名音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