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盖磨(蓋磨)
即耢。平整土地的农具。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今人呼耙曰‘渠疏’,劳曰‘盖磨’,皆因其用以名之,所以散墢去芟,平土壤也。”
《國語辭典》:水戽  拼音:shuǐ hù
引水灌溉田地的器具。宋。沈与求 雨不止诗:「已看城郭半浮楂,水戽联翩接渚涯。」
分類:汲水农具
《國語辭典》:铁搭(鐵搭)  拼音:tiě dā
耕垦用的农具。形如钉耙而齿较阔,齿锐而微钩,有四齿或六齿。南方农家常用此垦地。
《漢語大詞典》:田荡(田盪)
农具名。用以匀平秧田泥土。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四:“田盪,均泥田器也。用叉木作柄,长六尺。前贯横木五尺许,田方耕耙,尚未匀熟,须用此器,平著其上盪之,使水土相和,凹凸各平,则易为秧蒔。”
《國語辭典》:搭子  拼音:dā zi
在一起打牌的人。如:「学会打牌不是难事,找搭子才是难事。」也称为「牌搭子」。
《漢語大詞典》:木斫
即櫌。一种敲打土块、平田的农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水稻:“块既散液,持木斫平之。”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今田家所制无齿杷,首如木椎,柄长四尺,可以平田畴击块壤,又谓木斫,即此櫌也。”参见“ 櫌 ”。
《漢語大詞典》:铦锄(銛鉏)
锹、锄之类的农具。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书》:“譬彼芟草,銛鉏既过,根芽再萌,惟旋生旋除之耳。”
分類:农具
《漢語大詞典》:石滚
亦作“ 石磙 ”。 石制滚压农具。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奇盗》:“夜已昏暗,众出庙门,坐石滚上,疑未决。”《诗刊》1978年第1期:“喜鹊落在梅树上,石磙打来也不飞。” 沙汀 《记贺龙》:“‘真了不得! 张桂生 已经学会认马了呀。’他轻笑着切断他,从石磙子上站起来了。”
分類:农具
《漢語大詞典》:簨轴(簨軸)
农具中安装的横轴。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磟碡﹞其制长可三尺,大小不等,或木或石。刊木括之,中受簨轴,以利旋转。”
《漢語大詞典》:踏犁
一种用脚踩踏的耕田农具。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长鑱﹞,古谓之蹠鏵,今谓之踏犂。”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会太子中允 武允成 献踏犂,以人力运之,不用牛,帝亟令秘书丞 陈尧叟 等往 宋州 ,依其制造成以给民,民甚赖焉。”
《漢語大詞典》:镈器(鎛器)
锄地的农具。周礼·考工记·輈人:“段氏为鎛器,桃氏为刃。” 郑玄 注:“鎛器,田器。钱鎛之属。”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希望有更多的铁器出土》:“鎛器就是耕器,官名‘段氏’,段即锻之省,可见耕器是以铁为原料的。”
分類:锄地农具
《漢語大詞典》:铧锹(鏵鍬)
即锹。一种掘地农具。 清 洪升 《长生殿·驿备》:“欲将锦袜献天子,权把鏵锹充女工。”
分類:农具
《國語辭典》:耙子  拼音:pá zi
1.用以聚拢或疏散柴草、谷物及整理土地的农具。
2.比喻事情的门路。如:「我费了许多功夫,却仍找不著耙子」。
《漢語大詞典》:勾刀
镰刀类的弯形农具。用以割草或稻禾等。 任大星 《小女伴月华》:“她每天一早跟妈妈一起带着勾刀上山去割草,天黑了才回家。”
《漢語大詞典》:丹耦
古代行藉田礼用的农具,因涂成赤色,故称“丹耦”。二耜为耦。 南朝 梁 江淹 《齐藉田乐歌·迎送神升歌》:“率先丹耦,躬遵緑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