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祈农(祈農)
祈求农业丰收。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舒和》:“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漢語大詞典》:常业(常業)
(1).固有之业。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故特指农业。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开春理常业,岁功卿可观。”
(2).各阶层人民的本业;主要的职业。 宋 曾巩 《兜率院记》:“古者为治有道,生民各有常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敬遵天命,奉之弗遑,各安常业,士农工商。” 沙汀 《困兽记》十三:“她的常业,是替市面上的单身汉洗浆衣服,充当娘姨奶妈的经纪。”
《漢語大詞典》:崇本
(1).崇尚根本。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夫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至於崇本刊华,谈道论学,信心胸而破耳目,先生至以全 浙 无一生可与语,独庶几於某焉。” 清 戴名世 《恭纪睿赐慈教额序》:“夫亦可见圣朝孝治天下,崇本厚始,其所以平章百姓,协和万邦者,具见於此。”
(2).特指重视农业。详“ 崇本抑末 ”。
《國語辭典》:崇本抑末  拼音:chóng běn yì mò
重视根本,压抑枝末。古以农为本,故指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國語辭典》:农经(農經)  拼音:nóng jīng
农业经济。如:「农经政策」。
分類:农业典籍
《漢語大詞典》:吹豳
用籥吹奏 豳 人的乐歌。古代祈祷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一种仪式。语出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龡《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郑玄 注:“《豳诗》《豳风·七月》也。吹之者,以籥为之声。” 刘师培 文说·和声篇:“龡《豳》息蜡,音并合于籥章。”
《國語辭典》:农政(農政)  拼音:nóng zhèng
1.与农业有关的法令、政策等。《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三年,申命大司农总挈天下农政,修明劝课之令,除牧养之地,其馀听民秋耕。」
2.指农官。晋。潘岳〈杨荆州诔〉:「改授农政,于彼野王。」
《國語辭典》:农事(農事)  拼音:nóng shì
农业生产时耕种、收穫等事。《汉书。卷五。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漢語大詞典》:农末(農末)
古代指农业和商业。末,谓逐末利,指商业。史记·货殖列传:“夫糶,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常平之法,始於 汉 之盛时,视穀贵贱发敛以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
分類:农业商业
《漢語大詞典》:力本
谓致力于农业生产。古代以农为本,故称。《汉书·董仲舒传》:“朕夙寤晨兴,惟前帝王之宪,永思所以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 颜师古 注:“力本,谓勤力行於本业也;本,谓农也。”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祀记》:“府君既占名数於县,日以力本为务,未几家寖穰生。”
分類:致力农业
《漢語大詞典》:青苗钱(青苗錢)
(1). 唐 代赋税名。 大历 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一:“至 大历 元年,詔流民还者,给復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五:“ 大历 元年,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緡。”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豫借:“ 代宗 广德 二年七月庚子税天下地亩青苗钱以给百官俸。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号青苗钱。”原注:“此与 宋 王安石 所行青苗钱之法不同。”亦省作“ 青苗 ”。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至德 元年,勑天下州县量定酤酒,随月纳税。 建中 二年,更加青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辨讹下:“《新(唐)书》 大历 元年,詔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急用,不及秋收,苗青则征之,号曰‘青苗钱’,此青苗之始也。”
(2). 宋 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 宋仁宗 时, 陕西 转运使 李参 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李参传:“﹝ 李参 ﹞部多戍兵,苦食少。 参 审订其闕,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穀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廩有羡粮。 熙寧 青苗法,盖萌於此矣。”(2) 宋 熙宁 二年, 王安石 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参见“ 青苗法 ”。
《國語辭典》:青苗法  拼音:qīng miáo fǎ
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所采行的财政措施。在每年春夏间农家经济拮据时,政府可贷款给农民。秋收后,农民再将本息一并归还政府,以免农民受高利贷剥削。
《國語辭典》:农村(農村)  拼音:nóng cūn
农民聚居的村落。如:「为解决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劳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漢語大詞典》:农情(農情)
(1).犹农事。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
(2).农业生产的情况。 萧军 《一幅画》:“ 王文书 作着往县里报的农情表。”
分類:农业农事
《漢語大詞典》:大社
指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由几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柳青 《狠透铁》:“新的队委会分配 狠透铁 担任饲养员,他要担任大社监察委员,监督队委会。”
即太社。古代天子为群姓祈福报功而设立的祭祀土神、谷神的场所。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 孔颖达 疏:“羣姓谓百官以下及兆民……大社在库门之内右,故《小宗伯》云‘右社稷’。”
《國語辭典》:四化  拼音:sì huà
大陆地区指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四个现代化。
《漢語大詞典》:田牧
(1).农业和牧业。宋史·张齐贤传:“入寇则田牧顿失,扰边则守备可虞。”
(2).指从事农牧生产。后汉书·冯衍传下:“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
(3).指畜牧。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往者 匈奴 据 河 山之险,擅田牧之利,民富兵强,行入为寇。”后汉书·马援传:“﹝ 援 ﹞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 况 ,欲就边郡田牧。” 清 顾炎武 《秀州》诗:“将从 马伏波 ,田牧边郡北。”
(4).打猎与放牧。《魏书·崔光传》:“今求遣国子博士一人,堪任干事者,专主周视,驱禁田牧,制其践秽,料閲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补缀。”
《国语辞典》:水耕  拼音:shuǐ gēng
农业用语。一种不使用土壤,而以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