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徊肠伤气(徊腸傷氣)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文选·宋玉〈神女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吕延济 注:“徊肠伤气,惜离别也。”
《漢語大詞典》:屐齿之折(屐齒之折)
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后常以“屐齿之折”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明 宋濂 《赠别胡守中序》:“有客来叩门……予惊喜出迎,不觉屐齿之折。” 明 张居正 《答蜀抚曾确庵》:“十月十四日,闻 九丝 捷音,不觉屐齿之折。” 明 李贽 《卓吾论略》:“是夕也,吾与室人秉烛相对,真如梦寐矣。乃知妇人势逼情真,吾故矫情镇之,到此方觉屐齿之折也。”
分類:内心喜悦
《國語辭典》:蛔虫(蛔蟲)  拼音:huí chóng
1.动物名。圆形动物门。成虫长约四至八寸,形状像蚯蚓,呈白色或米黄色。寄生于人的肠壁上及猫、狗等家畜体内,常随粪便排出。蛔虫在人体内会造成营养不良、精神不振、腹痛等症状,并且会引起肠阻塞、阑尾炎、肠穿孔等疾病。
2.比喻瞭解详情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他又不是这位姑娘肚子里的蛔虫,如何能体贴得这么周到呢?」
《國語辭典》:回光返照  拼音:huí guāng fǎn zhào
1.日落时由于光线的反射作用,而使天空呈现短暂的发光。也作「回光返照」。
2.人临死前短暂的精神兴奋。也作「返照回光」、「回光返照」。
3.事物澈底毁灭前短暂的兴旺。如:「溥仪复辟不过是回光返照一下。」也作「回光返照」。
《國語辭典》:回光返照(迴光返照)  拼音:huí guāng fǎn zhào
1.日落时因光线的反射作用,而使得天空呈现短暂的光亮。也作「回光返照」。
2.人死前精神呈现短暂的兴奋。《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也作「返照回光」、「回光返照」。
3.事物完全毁灭前暂时的兴旺。如:「这不过是回光返照,你别指望会死灰复燃。」也作「回光返照」。
《漢語大詞典》:回光反照(迴光反照)
亦作“ 回光返照 ”。
(1).指太阳落到地平线下时由于反射作用而使天空短时发亮,用以喻人临死前精神的短暂兴奋。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我着你便蓬岛风清,阳臺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红楼梦第一一○回:“ 贾政 知是回光返照,即忙进上参汤。 贾母 的牙关已经紧了。”
(2).比喻事物衰亡之前,表现情况的一时好转。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看这群浑蛋都有点回光反照,长不了!”
(3).谓自我省察。古文参同契集解卷上:“ 魏公 举日月以喻阴阳之相资,而拳拳於晦朔薄蚀,其意葢有在矣,学者能不泥文执象,而回光返照以求身中之日月晦朔,始信其言之不我欺也。”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夜来诸公閒话至二更,如何如此?相聚不回光反照作自己工夫,却要閒説!”
见“ 迴光返照 ”。
《漢語大詞典》:回肠九转(迴腸九轉)
形容内心焦虑不安,痛苦万分,仿佛肠子被多次牵转一样。川剧《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父亲 江上舟 讲到这儿已泣不成声,我也回肠九转,内屋的 刘靖 也哀恸欲绝了。”亦作“ 迴肠百转 ”。 欧阳予倩 《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漢語大詞典》:变颜变色(變顔變色)
谓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管桦 《不讲理的人》:“ 阔大爷 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着两眼,问道:‘怎么回事?’”亦作“ 变脸变色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 李尚尚 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國語辭典》:爱莫之助(愛莫之助)  拼音:ài mò zhī zhù
内心虽然同情,想要帮助他,却无能为力。参见「爱莫能助」条。宋。陈亮〈喻夏卿墓志铭〉:「晚虽家事不如初,而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爱莫之助,每致其惓惓之意,而人人常信之。」
《國語辭典》:悼心失图(悼心失圖)  拼音:dào xīn shī tú
因为悲伤过度,而疏于策画。《左传。昭公七年》:「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文选。任昉。启萧太傅固辞夺礼》:「奉被还旨,未垂哀察,悼心失图。」
《漢語大詞典》:道德信念
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國語辭典》:雕心雁爪(鵰心雁爪)  拼音:diāo xīn yàn zhǎo
比喻心狠手辣。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
《國語辭典》:触目惊心(觸目驚心)  拼音:chù mù jīng xīn
目光所及,令人惊恐。形容事情极为惨重。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九出:「李大人,闻言兴慨,触目惊心。」《花月痕》第五回:「那时正痴珠西入蜀川,天寒岁暮,游子乡关之感,……触目惊心,无复曩时兴致。」也作「触目崩心」、「触目骇心」。
《國語辭典》:触目伤心(觸目傷心)  拼音:chù mù shāng xīn
目光所及,令人悲伤。《隋唐演义》第九八回:「倘那人竟如烟消雾散,一无流遗,……这些馀踪剩迹,一发使人触目伤心。」
《漢語大詞典》:刺心刻骨
(1).谓感念至深。 清 陈确 《答恽仲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2).亦作“ 刺心切骨 ”。内心极其悲愤。 明 于晃 《乞恩疏》:“古今人臣死於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冰心 《寄小读者》六:“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
《國語辭典》:牵肠割肚(牽腸割肚)  拼音:qiān cháng gē dù
1.比喻十分操心、挂念。元。白朴 恼煞人。又是红轮西坠套。伊州遍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受尽平生苦。」也作「割肚牵肠」。
2.比喻非常痛心。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三哥打的更毒,老身牵肠割肚。」
《國語辭典》:内慧(內慧)  拼音:nèi huì
内心敏慧。如:「她内慧外秀,行事谨慎,所以深得长官器重。」《宋史。卷四六。度宗本纪》:「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明。程敏政〈新安送别诗序〉:「其为人,内慧而外朴,有林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