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震撼力  拼音:zhèn hàn lì
1.出敌意表,以火力及机动力猛烈予以打击,使敌陷于惊惶失措,而丧失其作战能力或战斗意志。
2.使人内心撼动的巨大冲击力量。如:「他的言论对听众产生强大的震撼力。」
《国语辞典》:诚惶诚惧(诚惶诚惧)  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jù
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参见「诚惶诚恐」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进翊圣保德真君事迹表》:「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国语辞典》:诚恐诚惶(诚恐诚惶)  拼音: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
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参见「诚惶诚恐」条。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三二出:「念臣棼诚恐诚惶,堑江城遭寇与拦当。」
《国语辞典》:茶饭不思(茶饭不思)  拼音:chá fàn bù sī
受情绪影响,连吃饭喝水都不想。形容内心焦虑或苦恼等。如:「不知她近来有什么心事,如此茶饭不思,坐卧难安。」
《国语辞典》:踧踖不安  拼音:cù jí bù ān
外表恭敬而内心局促不安。《野叟曝言》第三八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请诊。」
《国语辞典》:大奸似忠  拼音:dà jiān sì zhōng
形容人外表看似忠厚老实,内心却是奸诈险恶。也作「大奸似忠」。
《国语辞典》:触目骇心(触目骇心)  拼音:chù mù hài xīn
目光所及,令人内心惊恐。形容事情极为惨重。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所见者与人同,所得者固与人异也。」也作「触目崩心」、「触目惊心」。
《国语辞典》:蔫土匪  拼音:niān tǔ fěi
讥讽表面上诚恳朴实,内心阴险的人。如:「他是个蔫土匪,小心上当!」也称为「蔫头匪类」。
《国语辞典》:外面情  拼音:wài miàn qíng
表面佯装而非发自内心的情感。《红楼梦》第八八回:「那秋桐本来不顺凤姐,后来贾琏因尤二姐之事不大爱惜他了,凤姐又笼络他,如今倒也安静,只是心里比平儿差多了,外面情儿。」
《國語辭典》:感人肺肝  拼音:gǎn rén fèi gān
使人深受感动。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序〉:「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也作「感人肺腑」、「感人心脾」。
分類:内心感动
《國語辭典》:敢怒而不敢言  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心里非常生气,但因畏惧受到惩罚,而不敢表现出来。《隋唐演义》第七八回:「王毛仲十分惭愧,奈他刚正素著,朝廷所礼敬,无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与众官饮宴,至晚而散。」《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漢語大詞典》:拊心泣血
形容内心悲痛之极。晋书·庾纯传:“按奏状不忠不孝,羣公建议削除爵土,此愚臣所以自悲自悼,拊心泣血也。”新唐书·仆固怀恩传:“陛下不垂明察,欲使忠直之臣陷谗邪之党,臣所为拊心泣血者也。”
分類:内心悲痛
《國語辭典》:肺腑之言  拼音:fèi fǔ zhī yán
发自内心的真话。《三国演义》第八回:「允曰:『汝无所私,何夜深于此长叹?』蝉曰:『容妾伸肺腑之言。』」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翻肠搅肚(翻腸攪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杨朔 《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 下花园 , 百岁 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在他正翻肠搅肚久久沉思的当儿,听见 梁永生 又叫了一声‘ 秦大哥 ’。”
《漢語大詞典》:犯罪动机
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与犯罪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目的是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则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活动。同样的犯罪目的,可以出自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故意杀人,其犯罪动机或为报仇,或为图财,或为灭口,等等。犯罪动机反映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程度,在量刑上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