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0,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鸟兽
禽兽
猛兽
百兽
兽炭
金兽
兽炉
白兽
兽舞
兽心
困兽
石兽
野兽
走兽
兽草
《國語辭典》:鸟兽(鳥獸)  拼音:niǎo shòu
泛指一切飞禽走兽。《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國語辭典》:禽兽(禽獸)  拼音:qín shòu
1.泛指各种飞禽走兽。《礼记。曲礼上》:「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比喻没有人性的人。如:「衣冠禽兽」。《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
《國語辭典》:猛兽(猛獸)  拼音:měng shòu
凶猛的兽类。《孟子。滕文公下》:「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汉武帝延和三年,西胡月支国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新生的小狗,不过比狸猫般大,拖一个黄尾儿。」
《國語辭典》:百兽(百獸)  拼音:bǎi shòu
各种兽类。《周礼。地官司徒。囿人》:「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汉。班固〈西都赋〉:「六师发逐,百兽骇殚。」
《國語辭典》:百兽率舞(百獸率舞)  拼音:bǎi shòu shuài wǔ
群兽跳起舞来。比喻天下升平。《书经。舜典》:「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红楼梦》第四一回:「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國語辭典》:兽炭(獸炭)  拼音:shòu tàn
用兽骨烧成的炭或用炭屑和水制成的兽形炭。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覆鸟毛而不暖,然兽炭而逾寒。」唐。张南史〈雪〉诗:「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漢語大詞典》:金兽(金獸)
(1).指金色虎首形铺首。 唐 薛逢 《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2).指兽形的香炉。 宋 张耒 《秋蕊香》词:“帘幕疎疎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明 刘基 《望江南》词:“金兽有烟飞不起,玉虫无燄翳还明。”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残年半销金兽,啟朱帘琐户。”
(3).铜镜上兽形花纹。 清 陈维嵩 《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
(4).古台名。 汉 建安 十八年, 曹操 建于 邺城 西北。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三臺者, 陆翽 鄴中记云: 魏武 於 鄴城 西北立三臺,中名 铜雀 ,南名 金兽 ,北名 冰井 。”
《漢語大詞典》:兽炉(獸爐)
兽形的香炉。 唐 杜牧 《春思》诗:“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兽炉香裊散清风。” 明 无名氏 《霞笺记·端阳佳会》:“午节欣逢佳辰,喜遇筵开,兽炉祥拥,榴绽繁红。”
分類:兽形香炉
《漢語大詞典》:白兽(白獸)
即白虎。西方七宿。 晋 挚虞 《思游赋》:“驂白兽於商风兮,御苍龙於景云。”晋书·天文志上:“参,白兽之体。其中三星横列,三将也。” 唐 吕太一 《土赋》:“白兽忽见,羵羊间出。”参见“ 白虎 ”。
《國語辭典》:白虎  拼音:bái hǔ
1.神话传说中的野兽。《诗经。召南。驺虞》:「于嗟乎驺虞。」汉。毛亨。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2.星名。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总称。
3.中国神话或星相家所说的凶神。《水浒传》第三七回:「才离黑煞凶神难,又遇丧门白虎灾。」《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白虎临身日,临身必有灾。」
4.俗称无阴毛之女子。
《骈字类编》:兽舞(兽舞)
南北朝 张正见 御幸乐游苑侍宴诗 兽舞依钟石,鸾歌应管弦。
《國語辭典》:兽心(獸心)  拼音:shòu xīn
野兽的心。形容人泯灭人性,丧尽天良。《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剌王刘旦传》:「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唐。孟郊〈择友〉诗:「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分類:野兽居心
《國語辭典》:困兽(困獸)  拼音:kùn shòu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陷于绝境的人。宋。苏轼〈获鬼章二十韵〉:「困兽何须杀?遗雏或可招。」
《國語辭典》:困兽犹斗(困獸猶鬥)  拼音:kùn shòu yóu dòu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挣扎。比喻人在绝境中仍奋力抵抗,不肯降服。《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漢語大詞典》:石兽(石獸)
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济南 平陵城 北石兽,一夜中忽移在城东南 善石沟 ,上有狼狐千餘迹随之,迹皆成路。”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 汉 代而有之矣。” 元 赵孟俯 《岳鄂王墓》诗:“ 鄂王 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碑碣石兽:“ 唐 律,诸毁人碑碣及石兽者,徒一年。”
《國語辭典》:野兽(野獸)  拼音:yě shòu
生长在山野间非经人工饲养、繁殖的兽类。《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常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國語辭典》:走兽(走獸)  拼音:zǒu shòu
泛指兽类。《文选。宋玉。高唐赋》:「状似走兽,或象飞禽。」《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骈字类编》:兽草(兽草)
小学绀珠六工土金石木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