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董养性 朝代:元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河间乐陵人,字迈公。顺帝至正中,尝官昭化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于家。有《周易订疑》、《高闲云集》等。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本中,字养性,嘉兴石佛寺僧,禅林诗辑,又有海盐释本中,另见。

人物简介

维基
孟养性(1509年—?),字存甫,山东济南府齐河县人,民籍。山东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会试第一百九十八名。嘉靖十七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八名。十九年任浙江德清县知县,二十三年擢升刑部主事。
《漢語大詞典》:理心
犹言修心养性。庄子·则阳:“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酒足以合欢而不湛,乐足以理心而不淫。” 唐 白居易 《卧听法曲霓裳》诗:“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分類:养性
《國語辭典》:习性(習性)  拼音:xí xìng
1.长期养成的习惯与性情。《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夫帝王子孙,习性骄逸。」
2.修身养性。《北史。卷四二。常爽传》:「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
《漢語大詞典》:治性
修性,养性。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积小之能大者,其惟 仲尼 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 汉 蔡邕 《琴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
分類:养性
《漢語大詞典》:导养(導養)
摄生养性。《文选·嵇康〈养生论〉》:“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餘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李周翰 注:“导,摄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葛洪 ﹞少以儒学知名,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漢語大詞典》:养命(養命)
保养性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故 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你想他要乘人之急,要在我孤儿寡妇养命的产业上赚钱。”
《漢語大詞典》:道养(道養)
犹导养。指摄生养性。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之三:“吾兄道养甚腴,清朗之气,十倍於弟,及时进学,何快如之!”
《漢語大詞典》:养情(養情)
涵养性情。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杨倞 注:“无礼义文理,则纵情性不知所归也。”
《國語辭典》:小修  拼音:xiǎo xiū
小规模的修整。如:「这堤防坏得不严重,赶快派人小修一下。」
《漢語大詞典》:全独(全獨)
谓全真养性,遗世独立。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分類:全真养性
《國語辭典》:怡情养性(怡情養性)  拼音:yí qíng yǎng xìng
怡悦、陶养性情。如:「阅览文学作品,莳花养鸟,在在都可以怡情养性。」也作「怡情理性」、「怡情悦性」。
《漢語大詞典》:修真养性(修真養性)
学道修行,涵养性情。 元 贾仲名《昇仙梦》第四折:“自古,道德非俗,修真养性,烧丹炼药工夫。”
《国语辞典》:养性存身(养性存身)  拼音:yǎng xìng cún shēn
涵养性情以保全其身。《西游记》第四三回:「你舅爷原著你在此居住,教你养性存身,待你名成之日,别有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