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東西  拼音:dōng xī
1.東方與西方。如:「東西文化交流。」
2.從東到西。《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子丕繼業,差役甚重,東西驅馳,未有寧歲。」也作「西東」。
《國語辭典》:東西  拼音:dōng xī
1.物品。《紅樓夢》第四五回:「各色東西可用的只有一半,將那一半又開了單子,與鳳姐去照樣置買。」
2.譏罵人的話。如:「你是什麼東西?竟敢如此放肆!」
《國語辭典》:河南  拼音:hé nán
1.泛指黃河以南地區。
2.省名。位於黃河之南。參見「河南省」條。
《國語辭典》: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節度。《左傳。桓公二年》:「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禮記。檀弓下》:「禮有微情者。」唐。孔穎達。正義:「微,殺也。言若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數。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迴,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詩:「如我與君心,相知應有數。」
3.有方法、有原則。《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4.具體的事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原夫論之為體,所以辨正然否,窮于有數,追于無形。」
5.知道數目。比喻清楚狀況,有把握。如:「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幹的,你自己心裡有數。」也作「有數兒」。
6.有限、數目不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員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數。」《醒世姻緣傳》第四二回:「那魏氏盜去的銀子,留給了魏才一百多兩,其餘帶來的,也有數的光景。」也作「有數兒」。
《國語辭典》:實在  拼音:shí zài
1.的確、真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只有他寫的是實在年庚,五十歲。」《紅樓夢》第三六回:「他的那一種行事大方,說話見人和氣裡頭帶著剛硬要強,這個實在難得。」
2.實際、其實。如:「名義上是大學生,實在只是個小學程度。」
3.四柱冊的一項分項。參見「四柱冊」條。
《國語辭典》:實在  拼音:shí zai
1.誠實、可靠。如:「他的為人很實在。」
2.實牢、堅固。如:「這張桌子做得實在。」
《國語辭典》:建議  拼音:jiàn yì
1.提出意見供別人參考。《新唐書。卷一五三。顏真卿傳》:「真卿雖然博識古今,屢建議釐正,為權臣沮抑,多中格云。」
2.意見、辦法。如:「各位有什麼建議,請盡量提出來。」
《國語辭典》:事務  拼音:shì wù
事情、雜務。《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調天下者,必先觀國政,料事務,察民俗。」《紅樓夢》第四六回:「家下一應大小事務,俱由賈赦擺布。」
《漢語大詞典》:事务主义(事務主義)
一种不分轻重、主次,不注意政治方向,而只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工作作风。 丁玲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文章里只是说这位厂长有点事务主义,没有坏意,希望他不要多心。” 草明 《乘风破浪》三:“你呀,快成为事务主义者啦。”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薩為教化眾生而顯現的生命形態;亦指人或事物所轉化的種種形象。《西遊記》第一七回:「爾時菩薩迺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西遊記》第二五回:「卻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觀念的具體形象。如:「他經常仗義執言,為民發聲,可以說是正義的化身。」《老殘遊記》第一一回:「如有一個上帝,則一定有一個『勢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羅都是『勢力尊者』的化身。」
3.變換身形。如:「孫悟空擁有七十二種變化的法力,能化身為各種人物。」
《漢語大詞典》:无象(無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國語辭典》:趨時  拼音:qū shí
1.隨時勢而轉移。《淮南子。原道》:「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挂而弗顧,非爭其先也。」
2.追求時尚、趕時髦。《文明小史》第二十八回:「愚兄別的不肯趨時,只這吸煙,雖說因病,也要算是趨時的了。」
《國語辭典》:塊然  拼音:kuài rán
1.獨處、安然。《穀梁傳。僖公五年》:「塊然受諸侯之尊已,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
2.孤獨的樣子。晉。劉琨〈答盧諶書〉:「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女獨坐,塊然無侶,中心憤恚,頗難自堪。」
《漢語大詞典》:高庙(高廟)
(1).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1)指 汉高祖 刘邦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 高庙 、太后何?’”(2)指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 乾隆 )。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杭州 徐文穆 公,本为国朝贤相, 乾隆 九年,引疾去位。 高庙 赐诗,以宠其行云。”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石峰》诗:“ 倪迂 狮林 少奥诡, 高庙 叹慕力追摹。” 陈迩冬 等注:“ 高庙 指 清高宗 ( 乾隆帝 ,名 弘历 。)”
(2).宗庙。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建武 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於 洛阳 ,立郊兆于城南。” 李贤 注:“ 光武 都 洛阳 ,乃合 高祖 以下至 平帝 为一庙,藏十一帝主於其中。”
《國語辭典》:起行  拼音:qǐ xíng
動身出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行裝打疊已備,齊齊整整起行,好不風騷!」《老殘遊記》第四回:「因想沿路打聽那玉賢的政績,故緩緩起行,以便察訪。」也作「起程」。
《漢語大詞典》:成象
成为感官可以觉知的形象或现象。具体内容视所指不同而异。《易·繫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韩康伯 注:“象况日月星辰。” 孔颖达 疏:“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荀子·乐论:“凡姦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 梁启雄 简释引 物茂卿 曰:“成象,谓形於歌舞。”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 鲁迅 《集外集·湘灵歌》:“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國語辭典》:務實  拼音:wù shí
致力於具體而實際的工作。形容做事態度認真專一。《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雖然此人少年英勇,卻聞得行徑古怪,有些不務實。」
《國語辭典》:形氣  拼音:xíng qì
1.自然界的各種現象。《文選。賈誼。鵩鳥賦》:「形氣轉續兮,變化而蟺。」
2.形體表現的精神。《文選。班固。幽通賦》:「形氣發於根柢兮,柯葉彙而零茂。」《黃帝內經素問。卷六。玉機真藏論》:「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
3.皮肉筋骨中的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