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5,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兵
戢兵
心兵
兵级
兵锋
戎兵
连兵
兵籍
亲兵
兵荒
兵刃
蕃兵
伏兵
卫兵
兵众
《骈字类编》:一兵
战国策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史记田敬仲世家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
《國語辭典》:戢兵  拼音:jí bīng
息兵、止兵不用。《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唐。薛稷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天道宁殊俗,慈仁乃戢兵。」
《國語辭典》:心兵  拼音:xīn bīng
1.人心感物而动。宋。黄庭坚〈戏咏暖足瓶〉诗:「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2.心含杀机。明。胡翰〈拟古〉诗:「单于方感格,中帐起心兵。」
《漢語大詞典》:兵级(兵級)
宋 代对兵丁和级节的合称。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臣已指挥本州送 承天寺 安下,选差职员二人、兵级十人,常切照管,不许出入接客。”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前州桥东街巷:“街西 保康门 瓦子,东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员、商贾、兵级,皆於此安泊。”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后戚府:“每四孟祭享,官给以御厨兵治祭饌,太常寺差奉常官行赞相礼,仍差主管官影堂使臣及兵级守之,以子孙世领祠事。”
分類:兵丁
《漢語大詞典》:兵锋(兵鋒)
兵器的尖端或锐利部分。亦指兵力,兵势。《汉书·严助传》:“此一举,不挫一兵之锋,不用一卒之死,而 闽王 伏辜, 南越 被泽,威震暴王,义存危国,此则陛下深计远虑之所出也。”旧唐书·窦建德传:“既与 突厥 相连,兵锋益盛。” 宋 陈亮 《酌古论一·曹公》:“於是降 张绣 ,擒 吕布 ,毙 袁氏 ,破 乌桓 ,兵锋所加,敌人授首。”
《國語辭典》:戎兵  拼音:róng bīng
1.军服和兵器。《书经。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
2.士兵、军队。《管子。内业》:「恶气迎人,害于戎兵。」《战国策。韩策一》:「秦马之良,戎兵之众。」
《漢語大詞典》:连兵(連兵)
(1).联合兵力;集结军队。史记·田单列传:“ 乐毅 畏诛而不敢归,以伐 齐 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 齐 。”后汉书·乌桓传:“ 光武 初, 乌桓 与 匈奴 连兵为寇。” 宋 苏轼 《贾谊论》:“ 灌婴 连兵数十万,以决 刘 吕 之雄雌。” 清 王柏心 《悲鄂州失守》诗:“连兵二十万,不能固金汤。”
(2).交兵;交战。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先是连兵邻国,三战而再败也。”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置阵 太平 ,开 阴晋 之道;连兵 广武 ,纳 滎阳 之城。”周书·杨乾运传:“时 纪 与其兄 湘东王 绎 争帝,遂连兵不息。” 元 卢琦 《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连兵搆祸今未已,疲民重敛何敢言。”
《漢語大詞典》:兵籍
兵士的名籍。 唐 韦元甫 《木兰歌》:“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明 高启 《问潮州迁客消息》诗:“名姓未看兵籍落,音书忽附估船还。”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八旗生计问题》:“而旗人亦以久隶兵籍之故,不能独立营生。”
分類:兵士名籍
《國語辭典》:亲兵(親兵)  拼音:qīn bīng
随身保护长官的卫队。《晋书。卷四三。山涛传》:「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也称为「亲军」。
《國語辭典》:兵荒  拼音:bīng huāng
因为战争而引起的饥荒和灾祸。如:「兵荒使得民不聊生。」
《國語辭典》:兵刃  拼音:bīng rèn
泛称武器。《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分類:兵刃兵器
《漢語大詞典》:蕃兵
宋 代在边境地区招募少数民族组成的边境守军。蕃,通“ 番 ”。宋史·兵志五:“蕃兵者,具籍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
《國語辭典》:伏兵  拼音:fú bīng
暗中隐藏埋伏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
《國語辭典》:卫兵(衛兵)  拼音:wèi bīng
负责护卫的士兵。如:「门口站了两名卫兵。」
《漢語大詞典》:兵众(兵衆)
众兵;军队。后汉书·齐武王刘縯传:“ 伯升 復收会兵众,还保 棘阳 。”后汉书·荀彧传:“公前屠 鄴城 ,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
分類:兵众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