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兵守
谓用兵力防守。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郑玄 注:“兵守,用兵所守。”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田广 以为然,迺听 酈生 ,罢 歷下 兵守战备,与 酈生 日纵酒。”《商君书》《兵守》篇。
《漢語大詞典》:并兵(併兵)
(1).聚合兵力。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蓄力待时,併兵一向。”
(2).兼并原本不属于自己统辖的军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议革张浚祀:“ 浚 ( 张浚 )怒,奏 飞 ( 岳飞 )积虑在於併兵,奏牘求去,意在要君。”
《國語辭典》:敌军(敵軍)  拼音:dí jūn
和我方敌对的军队。如:「作战时,必须洞悉敌军的实力,才能百战皆捷。」
《國語辭典》:敛兵(斂兵)  拼音:liàn bīng
1.收兵,收起兵器。《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倘朝廷柄用贤臣,宽繇薄赋,则仙芝敛兵不战,免使生灵涂炭。」《西游记》第四回:「那增长天王与众天丁俱才敛兵退避,猴王始信其言。」
2.收敛兵力。《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吴耻丧其君,誓矢图报者,三年于兹矣。其志愤,其力齐,不可当也。宜敛兵为坚守之计。」
《国语辞典》:拨兵(拨兵)  拼音:bō bīng
派兵、分出兵力。如:「拨兵支援」。
《國語辭典》:实力(實力)  拼音:shí lì
实际的力量。如:「实力雄厚」。
《漢語大詞典》:见力(見力)
指现有兵力。《宋书·索虏传》:“后将军 长沙王 义欣 可权假节,率见力三万,监征讨诸军事。”南史·臧质传:“ 文帝 又北侵,使 质 率见力向 潼关 。”
分類:现有兵力
《國語辭典》:寸兵  拼音:cùn bīng
1.小至一寸长的兵器。借以指任何兵器。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外国使臣,不得带寸兵上殿。」
2.形容微薄的兵力。《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南康简王绩传》:「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
《國語辭典》:突破  拼音:tú pò
超越。如:「突破纪录」、「突破瓶颈」。
《漢語大詞典》:尺棰(尺箠)
亦作“ 尺捶 ”。
(1).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吕延济 注:“棰,杖也……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
(2).常以喻短少。 南朝 梁 沈约 《细言应令》诗:“开馆尺棰餘,筑室微尘里。”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尺箠: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
《國語辭典》:突击(突擊)  拼音:tú jí
突然攻击。指趁对方未防备时,猛烈而急速的攻击。《新唐书。卷八六。刘武周传》:「既战,小却,王以精骑突击破之。」也作「突袭」。
《國語辭典》:布防  拼音:bù fáng
军队于战场上布置防线。如:「师长命令第二营到前线布防。」
《國語辭典》:主攻  拼音:zhǔ gōng
1.攻击的主力。如:「主攻球员」。
2.主修。如:「他在学校主攻声乐。」
3.主张攻击。宋。魏了翁《鹤山集》:「至康定攻守之策,则韩忠献主攻,范文正主守。」
《國語辭典》:助攻  拼音:zhù gōng
1.篮球、足球等比赛中,由己方队员所策动的攻击行动。如:「据大会纪录组统计,七号球员在这次比赛中,助攻高达四十二次,因此获选为本届最佳球员。」
2.军事上指负责攻占敌方的有限目标或牵制敌方,以协助主攻达成任务。如:「第三旅担任助攻,发挥强大的战力,终于扭转了整个战局。」
《國語辭典》:伏击(伏擊)  拼音:fú jí
凭藉有利地形,以逸待劳,以暗袭明,对行动中的敌人予以奇袭,歼灭敌军,俘获人员或军品,蒐集情报,或完成战术上特定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