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出口 拼音:chū kǒu
1.将本国货物运到外国。也称为「输出」。
2.赴张家口以北等边塞之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一出口连个住处没有,一天二百里,好容易盼到站了,得住那个恶臭的蒙古包。」
3.清代遣戍犯人至关外,称为「出口」。《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将来他三人的罪名,重则杀头,轻则出口。」
4.出言。《红楼梦》第五六回:「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因为这事自己不便出口,只好托师爷把首县请来,同他商量。」
5.外出的门。相对于入口而言。如:「下车后我会在火车站出口等你。」
6.船只驶出港口。《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次日出口,风平浪静,两人凭栏看看海中景致。」
2.赴张家口以北等边塞之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一出口连个住处没有,一天二百里,好容易盼到站了,得住那个恶臭的蒙古包。」
3.清代遣戍犯人至关外,称为「出口」。《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将来他三人的罪名,重则杀头,轻则出口。」
4.出言。《红楼梦》第五六回:「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因为这事自己不便出口,只好托师爷把首县请来,同他商量。」
5.外出的门。相对于入口而言。如:「下车后我会在火车站出口等你。」
6.船只驶出港口。《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次日出口,风平浪静,两人凭栏看看海中景致。」
《漢語大詞典》:关吏(關吏)
(1).指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 衞嗣公 使人为客过关市,关市苛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吏乃舍之。” 陈奇猷 集释:“关吏,关市之属吏也。” 北齐 颜之推 《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马色迷关吏,鷄鸣起戍人。”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关索》:“盖前代凡遇高埠置关,关吏备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
(2).指海关的官吏。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於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燕窝、玻璃、税将絀。”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先生在关非关吏,我欲从之问关事。”
(2).指海关的官吏。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於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燕窝、玻璃、税将絀。”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先生在关非关吏,我欲从之问关事。”
《漢語大詞典》:关梁(關梁)
(1).关口和桥梁。泛指水陆交通必经之处。这些地方往往设防戍守或设卡征税。《墨子·贵义》:“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唐 卢照邻 《大剑送别刘右史》诗:“金碧 禺山 远,关梁 蜀 道难。” 清 顾炎武 《流转》诗:“往住歷关梁,又不避城府。”
(2).比喻关键。《鹖冠子·道端》:“此君臣之变、治乱之分、兴坏之关梁、国家之閲也。”
(3).《文选·宋玉〈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吕向 注:“闭关,喻塞贤路也。”后以“关梁”指对官吏的保举。《晋书·郤詵传》:“当今之世,宦者无关梁,邪门啟矣;朝廷不责贤,正路塞矣。得失之源,何以甚此!所谓责贤,使之相举也;所谓关梁,使之相保也。” 唐 白居易 《请行赏罚以劝举贤策》:“谨关梁以相保,责辕轮以相求。”
(2).比喻关键。《鹖冠子·道端》:“此君臣之变、治乱之分、兴坏之关梁、国家之閲也。”
(3).《文选·宋玉〈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吕向 注:“闭关,喻塞贤路也。”后以“关梁”指对官吏的保举。《晋书·郤詵传》:“当今之世,宦者无关梁,邪门啟矣;朝廷不责贤,正路塞矣。得失之源,何以甚此!所谓责贤,使之相举也;所谓关梁,使之相保也。” 唐 白居易 《请行赏罚以劝举贤策》:“谨关梁以相保,责辕轮以相求。”
《漢語大詞典》:八关(八關)
指八个关口。(1)指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元年﹞,置八关都尉官。”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2)指 明 末 腾越州 西南边境内的八关。 明 万历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云南 巡抚 陈用宾 筑,名为 神护 、 万仞 、 巨石 、 铜壁 、 铁壁 、 虎踞 、 天马 、 汉龙 。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 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缅 边界, 虎踞 、 天马 、 汉龙 三关划属 缅甸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 蛮哈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神护 ,二曰 万仞 ,三曰 巨石 ,四曰 铜壁 。东四关属 陇把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铁壁 ,二曰 虎踞 ,三曰 天马 ,四曰 汉陇 。”